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学者论衡/为什么说美国分化不了东盟?\郑赤琰

2023-09-05 04:03: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43届“东盟峰会”将于今日至周四在印尼召开,世界注意到美国总统拜登不会出席峰会,只派出副总统参与。此前,前总统特朗普任内也三度缺席东盟峰会。这种情况,发生一次可以说是偶然,但连续两位总统缺席,就成了必然有其考虑了。一般舆论倾向相信东盟外交坚持中立,不参与军事结盟,对美国再三企图拉拢东盟共同围堵中国的“新冷战”坚决不靠拢,于是美国试图借总统缺席来矮化东盟的国际地位。

  这里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美国此举是自损国际地位,抑或是损害了东盟的国际地位?平情而论,东盟不盲从美国打压中国,不等于全盘否定美国在东南亚的地位。对于在东南亚的贸易、投资、科技、金融等,美国还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可是美国更重视的却是要东盟当自己的政治跟班,对东盟的经贸也不过是作为政治外交的工具而已!

  美国总统不出席峰会也只是向东盟施压手段之一,其他的手段也会接踵而来,最显著的例子是想办法分化东盟。已见到的例子是借所谓维护菲律宾主权去对抗中国,并争取到菲国总统马科斯加强美菲军事合作,扩大开放多座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

  东盟各国上过美国的“当”

  除菲律宾外,越南也是美国想尽办法拉拢的国家,只是越南战争的伤痕太深,越南不想再当美国围堵中国的基地。泰国过去也曾是美国的军事盟友,但越南战争后选择走自己擅长的外交中立道路,共同推动成立东盟。

  印尼方面,受美国扶持上台的苏哈托全面采用军事统治的高压手段,最后也在1999年在东帝汶独立的军事对抗中,被美国与澳洲出卖,最终被迫下台。军人政权也被一连四任的民选总统消化掉,美国想借军人夺权做其傀儡,已告难以下手。

  菲、泰、印等国都曾被美国利用作为反华棋子,但也因此而得到惨痛教训,重重地警醒了东南亚各国起来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从1967年至今的发展来判断,东盟所坚持的三大原则:中立、拒绝军事结盟、坚守经济发展,已经得到内部的认同,也已受到国际普遍支持。美国想在今天壮大起来的东盟加以干预,甚至想加以分化,可能不大。反之,一个强大的东盟已经有足够的国际地位去左右国际大局,有足够的能力排斥政治是非,以其创会的三大原则将东盟打造成一个严守中立、不搞军事结盟、专注经济发展的地区。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去看,过去欧美殖民地主义者,在他们企图瓜分中国的过程中,深知东南亚的地缘价值可以提供一个军事桥头堡,先在此建立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基地,然后再逐步打垮中国。这段历史正证明了东南亚曾提供一个针对中国的地理优势。

  历史经验如此,冷战期间也是如此,当法国在奠边府战役失利后,正想放弃印支三邦,但美国在艾森豪威尔任总统时,便有“多米诺效应”的说法。他指出,一旦印支失守,接着泰国、马来亚、印尼、菲律宾也会像“骨牌”那样,逐一倒下后其他都会被拖垮。因着“骨牌”看法,美国决定接手法国在南越反制北越,可是令美国感到意外的是:东南亚国家不想当美国的“骨牌”,还表态反对美国发动的越战。东盟成立后呼吁美国让东南亚国家政治中立,反对参与外来的军事组织,专注发展经济。可是美国到今天仍试图令东盟成为其所谓“反抗中国威胁”的马前卒。

  独立自主是东盟的共识

  可是,经过了超越40年与中国建立起愈来愈壮大的经贸关系,至今中国已是东盟整体或个体的最大贸易伙伴。通过各种协议,中国与东盟已建立了“自由贸易”。在近年成立的RCEP中,中国采用开放政策,鼓励各国加入。

  反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任内,曾大力推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声称要打造跨太平洋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却坚持不让中国参与。对比中美的态度,东盟了然于心,中国在东盟不主张排外,行动上更支持东盟全力发展经济,要他们相信所谓“中国威胁”,又何从信起⁈

  拉不到东盟参与反华之余,美国转而拉印度进来亚太倡组所谓“印太同盟”,企图借此在印太地区成立一个类似欧洲的“北大西洋公约”,但是东盟地区大,人口不下七亿,经济发展在“10+1”的规模,已不逊于欧盟。没有东盟加入,“印太同盟”变成有名无实,更何况日本与韩国也不愿自外于东盟的经贸,也难怪美国要对东盟感到不快了!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及行政学系前系主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