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他山之石/华为创科体系对香港的启发\徐海山

2023-09-25 04:02: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华为Mate 60 Pro手机问世,宣告了中国业界的一次厚积薄发,中国人莫不以其卓越的性能而自豪。尤其在第三方科技企业将之加以拆解并表明其芯片确实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产品后,怀疑论也纷纷转变为由衷的称赞。这一点在美国的技术封锁下显得十分可贵和可嘉。

  一些评论表示美方的封锁已被华为突破了,但有论者在长沙举行的2023世界计算机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核心技术和西方仍有不小的差距,还是要继续奋斗。笔者深有同感,不过我们也起码可以认为,中国企业有能力保持对世界领先的前沿技术追赶的步伐。具体到华为上,这种追赶不懈的能量实来自独特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系统性视野。香港在创科路上,或许也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咖啡哲学 创意涓滴

  业界流传着这么一个讲法:如果你在外头见到一群程式员,可能有些在打牌有些在聊天,但如果看到一群在静静看书的,那就肯定是华为的。虽是段子,也足以反映华为对知识、见识、分享和创新的重视。华为更将它建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任正非在2014年一场座谈会上对属下说过:“你们的技术思想为什么不能传播到博士和准博士这些未来的种子里?你们和大师喝咖啡,为什么不也和种子喝咖啡?喝咖啡是可以报销的。别说怕白培养了,不来华为,他总为人类服务的吧?……这样就会形成庞大的思想群,就像石头丢到水里引起波浪一样,一波一波的影响世界。”从任正非这短短几句话,我们已能够勾勒出一种开放的、重视创见的、注重长远成功的企业精神。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华为有多达45%的员工从事研发类工作。

  开放创新 客户为先

  在企业研发领域,有所谓“Open Innovation开放式创新”此一术语,大体上是指企业与其闭门造车,不如跟学界以至其他同业合作,共享成果,此亦可谓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原型。后来又出现了开放式创新2.0的概念并在2013年获得欧盟的提倡:重视网状化、社区化,人人都可以参与以收集思广益之效。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电脑游戏“Rimworld”,其在Reddit社区拥有海量粉丝,形成了一种亚文化,而游戏模组(mod)创作者又在玩家社群中得到创意,制作了无数的模组,以至模组的内容大大地超过了原版,而原版作为一个内容丰富多变、任玩家自由搭配的框架而获得巨大成功。回顾任正非2014年的咖啡哲学“就像石头丢到水里引起波浪一样”,就与这一理念重叠。

  华为另一个广为传颂的例子是:早年作为中国的网络供应者,其在沙漠和农田的缆线常常被老鼠咬断;这当然不只是华为一家的问题,但其他供应商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想办法解决,就只有华为一家重视客户的这个难题,主动承担并在过程中研发出更坚固耐用的缆线,后来在中东市场上借此赢过了跨国企业竞争对手。华为以客户为第一,除了争取顾客这一层意义外,更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市场的触觉、通过市场需求来促进自身的成长。这对于一个创科企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按照上文的术语,也就是主动与消费者构建“创意节点”,形成一个创新网络。

  如果从一个较系统化的角度看,我们不妨参照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徐岩教授2022年刊于《Telecommunication Policy》的学术文章。其中分析到企业实行开放式创新政策时的障碍,比如说企业对学术界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未能判断应该投资在哪一个可能成功并带来商机的项目上。华为除了苦练内功,加强与学界的联系,制订更合理的合作条件(如考绩、分享成果的机制)外,更订立一个二元的合作框架。其中一个指标是华为内部的研发能力,根据内部研发能力的强弱来制定对外合作的力度;另一指标是成果转化的预期,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一些预期较弱的、前景不明朗的科研,华为也未必会放弃,而仍会维持较少量的投入,以达到渔翁撒网的效果──在创科世界,谁能预料哪一个项目会成为黑马?这一整套方案就是华为创新研究计划,读者可以在官网获得详尽资讯。

  国之重器 担当有为

  华为的服务对象除了市场上的客户,还有国家本身。同样地,华为很能够洞见国家在中美角力此一中长期前景下的需要。华为近日宣布要建构从芯片设计、制造、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资料库的一系列技术,保障国家资讯安全,还提出中国应大量使用国产芯片,形成一种可以持续的技术生态,只有这样中国芯片技术才得以继续推进。这些视野都超出了企业一家的经营方略,而完全站在了国家的高度;唯其如此,华为才可再一次站在创科新时代的风口上。

  回头看香港,我们能不能从上述的华为文化和创科体系中获得参考?例如在点子的分享方面,根据创科香港基金2018年的一份报告,有来港创业的“美国港漂”抱怨香港的创业社群不太注重共享,很多人都视别人为竞争者而影响了技术和创意的交流;相反地,他在矽谷可以直接给DropBox等大企的高层发问,甚至坐下来喝杯咖啡!香港的年轻人不乏创意,本地的网络文化亦十分多姿多彩,如何在其中引爆灵感,是我们急需想方设法的工作──要支持业界,若只是批地和拨款是远不足够的,尚需要一些观念、视野、价值的进化。成功孵化出真正本港原生的创科企业,将是一个把业界眼光从海外拉回香港的火炬。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总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