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业界不满网约“白牌车”抢客,原计划于今日发起三小时罢工行动,最终在权衡轻重下取消罢工计划,下个月与运输署继续沟通。的士业界希望特区政府重手取缔以Uber为代表的“白牌车”,这一诉求不难理解。但相关问题不可能靠一次对话就能解决的。罢工抗议于事无补,理性沟通、循法律途径解决,才是正确的方向。
2020年初,终审法院就24名Uber司机载客案作出裁决,确认私家车提供收费载客服务必须申领牌照,但这项裁决没有涉及Uber公司本身,被视为“变相”肯定了Uber公司在香港的合法地位,由此造成了一个矛盾现象:Uber公司合法,至少不是非法营运,但其旗下的司机若无牌载客则属非法。
这些年来,在的士业界此起彼伏的抗议声中,“白牌车”非但没有消失,其市场占有率反呈扩大之势。白牌车受到市民大众的欢迎是不争的事实,症结在于的士业本身——一些的士司机被指服务态度不佳。就拿今次的士业扬言罢工来说,最终“无疾而终”,固然是因为其抗议行动未事先申请警方不反对通知书,林村许愿广场的管理者拒绝提供泊车场地,也因为其罢工行动未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有网民指出,香港若非有“白牌车”存在,的士业态度或许更差,这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市民的心声。
香港是法治社会,涉及Uber旗下白牌车“妾身未明”的问题,始终要以法律手段来解决。事实上,类似Uber的网约车在全球大行其道,到处都碰到抗议声,在不少地方仍然属于非法经营,但多年博弈下来,越来越多地方将网约车纳入规管,赋予其合法地位。特区政府应借鉴世界各地的经验,听取各方意见,以整体利益为依归,找出该问题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