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评论/不能在欧美暂时“和善”话语之中迷失自我\吴志斌

2023-12-19 04:02: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要与英美‘修和’,重振国际声誉”的观点在香港引起了热烈讨论。“修和论”的出现与中美关系缓和有极大关系。

  11月16日,中美元首在旧金山举行“庄园会晤”,双方就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同意推动和加强中美各领域对话合作。但是“修和论”是否符合并贴近当下国际格局发展?能否成为解决中西方矛盾的路径?针对“修和论”以及香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笔者也有三点想法与读者分享。

  第一,“修和”应是一场“双向奔赴”之旅,不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是需要双方相互尊重,共同合作,平等交流。英美等西方国家对待中国态度的暂有改善,令人感到欣喜,因为如今高度全球化的格局,各国的经济利益早已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过去数十年英美对中国无理打压,霸道干涉,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使得一贯奉行“以和为贵”的中国不得不采用强硬手段自卫。

  作为国家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美国打压中国时,香港绝不可能独善其身。例如,11月3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认证法案》,要求美国取消香港驻当地三个经贸办的特权和豁免。这种带着偏激、攻击意味的法案,抹黑了香港经贸办在推动港美之间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及文化交流的工作,也违反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更暴露出美国依旧存在着对于中国的误解偏见。由此可见,一厢情愿的“单相思”,只会忽视了英美对中国和香港的“狼子野心”,其结果必然是惨痛的。

  第二,“修和”不能变成“苟合”,更不应是“求和”,国家间的交流和合作并不是靠“委屈自己”来“成全他人”所完成的。“修和”的“和”,是和谐,是和善,更是和平,但国与国之间“和”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做到独立自主,不卑不亢地外交,是要做到有底线有原则地捍卫自身尊严,更是要有底气有能力地捍卫自身的发展利益。

  一方面,经济与政治范畴固然不同,随着“地球村”的出现和国门的开放,中国与英美民间的经济交流始终通畅,双方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合作共赢、价值观相互最大认同的可能。另一方面,政治层面上达至“修和”是更为困难和棘手的,西方国家的一贯逻辑就是将政治和经济相互捆绑,不时抡起“政治”的大棒,以经济利益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

  伴随着我国的崛起,西方的打压变得频繁,但也使得我国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这十年来,“一带一路”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香港致力支持“一带一路”企业在投资和融资上的需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香港要承担其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服务国家,不断推进高质量的国际化平台运作,使得国际化成为香港的底气。同时也要坚决捍卫维护国安的底线,使得繁荣稳定成为打造香港传奇的基本底色。

  第三,纵观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我们的繁荣稳定从来都不是靠“修”来的,更不是要“讨”来的,而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行,不断自力更生地成长。从鸦片战争到民族独立,从改革开放到中国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就是一段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和平崛起的大国复兴史。我们不能屈服于西方的政治打压,在营造以“和”为贵的政治氛围之际,也要立场鲜明地捍卫自身发展的利益和底线,千万不能在欧美暂时的“和善”话语之中,自我迷失。

  尤其对于部分受“恋殖”情结影响的港人,恐美亲英的“魅影”在心中挥之不去,故此在西方与中国关系稍有缓和之际,便对“修和论”出现“一面倒”。但此时此刻,我们不仅需要政治定力,更是治理能力。只有有能力有魄力地治理好了香港,使得香港国际化更上一个台阶,又何愁其他国家不会主动地来跟我们“修和”?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出发,深刻地把握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中美元首的“庄园会晤”,绝不是中国一味“修和”而来的。斗争既是一种抵抗西方霸权的手段,更是一种战略态度,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警惕和思想准备。

  国际化是香港的显著优势,在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中,当然要保持与英美等世界各国和善交流,和谐共处,共同协作,但香港的“兴”是以遵循中央,维护国家安全为前提的“兴”,是守得住初心把握得住立场,与西方平等交流的“兴”,才能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兴”的发展道路。对外“修和”只能赢得一时之利,但内修自身发展素质,维护国安守护社会繁荣,才是香港长治久安之道。

  中国侨联委员、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