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评论/为“一国两制”优越性“代言”\吴志斌

2024-01-02 04: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去年12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赴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充分肯定李家超在过去一年来带领特区政府“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央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长期不变,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必将不断显现,我们对香港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习主席对于李家超的肯定乃至对香港在未来发展充满着信心,充满着希望,这不仅是对当下香港由治及兴局面的全面认可,更是对“一国两制”作为世上独一无二创举的历史性认可。

  首先,坚定不移地实践“一国两制”是历史使命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面貌,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是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未竟事业。在港澳两地实践“一国两制”只是一个起点和开端,“一国两制”不仅要走下去,还要走得好,走得成功,让这个历史创举成为国际上的典范。

  其次,在港澳地区实践“一国两制”是道路自信的全面体现。笔者曾在《“一国”有容乃大 “两制”各显所长》中提到,“‘一国两制’的格局之广、气度之大乃至胸怀之深,是古今难得一见,中西闻所未闻。试问世上哪个政党愿将与自己意识形态相抗的社会制度纳入麾下,包容其中,并与之携手共进?”只有道路自信的政党才敢在自己治理的土地上实践与自己社会意识形态相悖的制度;只有道路自信的政党才会在赋予港澳两地高度自治权之际,还不竭余力地给予政策倾斜和红利支持,使两地有机地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

  再次,“一国两制”也可以被视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页重要篇章。如果说以前孱弱的中国面对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肩负着民族强大,收复国土的重任,那么到了现在,部分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变成了意识形态上的“软对抗”和“冷较量”,即通过政治上的所谓“和平演变”来对香港问题进行插手和干涉。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过程中,“一国两制”的韧性和生命力得到了进一步考验。

  作为“一国两制”的“排头兵”和“试验田”,香港在回归祖国后,走上了与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携手共进的宽阔道路,也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成为了国家人才、资金和技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桥头堡。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虽遭遇了“港独”挑衅、“黑暴”肆虐,也经历了金融危机、疫情冲击,但广大香港同胞都以主人翁意识迎难而上,爱国爱港,在中央的强而有力支持下,使得香港一次次化险为夷,保持了自身的发展优势。

  全面释放香港发展活力

  然而,香港社会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依旧没有被全面释放出来,人心回归的工程也在循序渐进之中。12月22日,夏宝龙主任指出:“相信特别行政区政府一定会敢于担当、善作善成,把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起来,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着力破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说明了特区政府必须要发挥能动性,在给予市场自由发展的同时,在社会再分配方面要进行有机调节和公平性干预;“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就是要提升社会上升渠道的灵活性和畅通性,让香港青年看得到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结构性可能;而“着力破解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恰恰是关乎市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的问题,不管是从房屋问题到香港未来发展定位的问题,还是从市民日常所需所急到香港社会转型的问题,解决深层次矛盾不仅关乎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和发展的新动能,也关系到“一国两制”的人“心”修复和连接。

  交出爱国爱港的“实践答卷”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国两制”将在2024年迎来它落地香江,实践成熟的第27年。2023年的香港以区议会选举的成功举行完成了落实“爱国者治港”的“最后一块拼图”,也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一扫疫情的阴霾,奋力书写香港发展的新传奇。香港要积极主动地为“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和生命力“代言”,要以繁荣稳定的社会发展交出真正的爱国爱港的“实践答卷”。只有港澳地区的“一国两制”实践前途光明,“一国两制”的可行性才会得到世界和历史的认可,才能在更为广阔的领土上有新的拓展,为民族统一的未竟事业发挥建设性作用、树立典型性的范式。

  中国侨联委员、资深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