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旺丁不旺财”,除夕夜大批游客滞留香港,反映本港旅游业的一些新情况。行政长官李家超连日强调要推广礼貌运动,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昨日介绍优化跨境交通安排,反映特区政府积极作为的作风。
除夕夜香港举办烟花汇演等跨年活动,吸引逾22万游客入境,创下过去一年来单日游客入境最高纪录,不少内地游客欣赏完烟花即北上过关,这是香港从未遇到的情况。现时只有皇岗口岸提供24小时通关服务,凌晨之后交通工具也只有直通巴士,虽然直巴已加密班次,但仍不足以应付大量的人流,以致一些游客未能即时顺利过关。这件事孰是孰非,有不少争论,但不能全怪特区政府,更不应起哄“抽水”,要实事求是理性对待。
当然,共建大湾区提速,为游客即日来回提供了方便。在未来的节假日或特别的日子,类似大量人流连夜过关现象或将成为常态,解决之道在于优化交通和通关安排,包括延长铁路服务和通关时间,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24小时通关口岸。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提升大湾区营商环境的“三年行动计划”,就提出“一地两检”、推动更多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的安排,足见这已是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提升香港食肆、的士业的服务质素确是当务之急。但毋庸讳言,社会上对此有一些杂音,比如有人担心推广礼貌运动会令人觉得香港“无礼貌”、“造成反效果”;有人声称“你消费我服务”,服务业没有必要对顾客“卑躬屈膝”。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反映价值观出现偏颇,忘记了“顾客至上”才是经营之道。
心态决定境界。面对不断改变的市场环境,除政府外,香港社会应该群策群力,行动起来,补齐短板,尽快提升服务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