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即将启动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工作,这是香港特区履行宪制责任的必要且迫切之举。事实上,早日完成23条立法,不仅无损香港的独特地位,而且在筑牢国家安全防线、巩固法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的情况下,营商环境只会不断得到维护,香港国际化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也将得到更大的提升。全世界的投资者将能在一个更安全、稳定、更有活力的香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自23条立法提上议事日程后,社会绝大多数市民均抱以支持态度,但也有一些人忧虑,例如认为23条立法后将“损害香港‘内通外联’优势”、“香港国安防线太紧、营商环境会受打击”等等。
其实,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是好是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政府效率、税收政策、开放程度等,但这些因素都建基于一个前提,即政治和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如果一个城市再开放、再多元,但法治不彰,社会动荡且随时有可能爆发骚乱,又如何能“留得住”投资者、称得上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
香港一直是全球最自由、最开放、最公平的经济体,在260多个国际协议和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中拥有成员地位,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只要不抱任何偏见,实事求是地讲,香港营商环境仍然是全世界No.1。香港自由开放和优良的营商环境,不是哪一个组织、哪一个国家赏赐的,而是举世公认的。
回归二十多年来,香港营商环境一直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但2019年的黑色暴乱严重破坏了这个趋势。当时香港街头火光冲天,暴徒肆意践踏法治,机场遭瘫痪、出行担惊受怕,如何能展开正常的经营?事实上,国家安全防线得不到巩固,一切发展都从无谈起。中央及时果断为香港制定国安法,从根本上遏止了香港乱象,推动香港实现由治及兴。
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以来,尽管反中乱港势力极力唱衰香港、大肆抹黑香港营商环境和国际声誉,鼓动在港企业撤离,极力攻击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但客观数字有力作了驳斥。虽然受疫情等严重影响,一些企业将公司短暂迁至其他地区,但2023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数目达9039间,回复至疫情前的高水平。
未雨绸缪完善法治增强信心
不仅如此,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引进办)自去年12月成立至今吸引超过30间重点企业落户香港,当中包括香港首个由全球前十大药企建立的研发中心、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等。这些企业未来数年预计会在香港合共投资超过300亿元。这些数字都说明一个事实,香港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不仅没有影响香港对外资的吸引力,反而进一步提升了香港的竞争优势。
国安法对于维护香港发展、巩固法治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国安法并未完全涵盖基本法23条所规定要打击的罪行,早日完成立法,既是香港履行宪制责任的体现,更是维护香港发展,进一步巩固法治基础的必须和迫切之举。
23条立法对香港营商环境到底有何影响,投资者最有说服力。香港德国商会会长Johannes Hack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23条立法不会影响商业公司的正常运作。“商会、我工作的企业、我们会员全部都是从商的,不会做任何违反国安法或23条的事,所以这法例不会有直接影响。”他并表示,国际如何理解基本法第23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若特区政府能清晰界定条例所涉及的罪行,商会会更易解说,又表示乐意向特区政府分享外国商会的意见。
投资者注重的是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外国投资者更看重的是稳定的营商环境及发展的可预期性,香港德国商会会长的一番观点,已说明了23条立法绝非反中乱港势力所恐吓的那样“洪水猛兽”,而是和国安法一道保障他们发展利益的“守护神”。
事实上,随着地缘政治日趋紧张,香港绝非“割裂于世界”,美西方反华势力没有放弃打“以港遏华”的牌,未来极有可能出现新的乱港行动,因此,早作准备,早筑防线,就是对投资者的最大保障。正如香港多个商会所指出的,现实需要而言,香港必须健全国家安全法框架以维护发展环境。商会将积极与国际伙伴沟通,向他们解释有必要立法保障海内外企业权益,以及确保营商环境稳定。
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以来,全球投资者“真金白银”的持续流入,正是国际社会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对香港未来投下的信任票。23条立法将与国安法一道,共同形成巩固提升香港法治、维护稳定发展环境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