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学者观点/强化国际会展之都地位 促进经济复苏\练卓文

2024-02-13 04:02: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回顾过去的一年,虽然恢复通关后香港经济稍有起色,但受到全球地缘政治、美国加息等诸多挑战,整体经济较预期逊色。面对目前的经济局面,特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该考虑作出调整,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一份务实、见效快的短期经济复苏计划,采取果断措施刺激经济复苏。

  当前最大的风险仍然是全球地缘局势,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不断升级,未来情况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如何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危机,应该及早做好必要的准备。

  笔者认为,当前要发挥香港传统国际贸易中心的优势,积极推动会展经济。而对于一些重点及大规模的建设,还需要审慎考量财政状况。当然,或许有专家会认为,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政府不是更应该以投资拉动,大搞开发建设吗?这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但我们想一下,大规模投资拉动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况且香港的发展模式和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鉴于此,一些投入大、中长期的发展项目,可考虑等待财政状况有所改善,投资者信心恢复的最佳时机推进,而短期内需要推动一些投入不大、辐射带动面广,可以惠及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振兴计划。

  由香港贸发局举办的香港玩具展、婴儿用品展、国际文具及学习用品展早前落下帷幕。作为2024年第一轮贸易展览,三展共吸引来自135个国家和地区、约83000名买家亲临会场采购,当中来自内地、印度、东盟国家的买家录得理想升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亦表示,会展业一直为香港整体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不仅吸引高消费的过夜商务客,刺激经济活动,并为旅游、零售和餐饮等行业创造商机和就业机会。

  吸引人才提升硬件设施

  据业界统计,疫情前会展业每年为香港带来超过500亿港元的消费开支,约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2.1%,展览业为相关行业创造了近77000个全职职位,惠及广告、酒店、零售及餐饮业。现时,本港有超过100家展览服务供应商,提供专门或综合展览服务。一些大型国际商业活动的主办机构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统筹在香港及内地举办的活动。每年来港参展的企业超过69000家,展览访客人数接近230万。据香港旅发局的数据,2023年全年访港旅客约为3400万人,按旅客种类分析,会议、展览及奖励旅游的旅客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约7成,是复苏最快的客群。其中,东南亚市场复苏速度最快。

  邻近的广东省,2023年上半年全省举办的展览面积相较于历史峰值的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20%。过去一年,广东省有2个城市的展览总面积超过千万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分别是广州市和深圳市。可见,疫情后展览行业复苏很快。对比内地城市,香港会展业一直以国际化和专业化为核心竞争力。香港贸发局每年在香港主办30多项大型展览会,其中11项是相关行业在亚洲最大的采购平台,而电子、珠宝、礼品、鐘錶及灯饰5项展览会,按展商规模更是全球最大。这些展览会吸引约3万多的参展商及超过70万名采购商来港。

  但是,我们亦要正视香港会展业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过去三年疫情对本地会展业影响很大,导致大量从事展览业的人才流失,个别展览流失到其他地区。有业界表示,相关工人流失率接近三成,除了使展览高峰期工人成本增加之外,搭建时间也延长,专业服务水准有所下降;其次,香港展览业的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香港总展览面积不足20万平方米,邻近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展览面积已达40万平方米,二期建成后将再增加12万平方米,澳门亦拥有24万平方米的会展场地。此外,参展商越来越多只来自内地,海外展商及采购商越来越少,这样下去会削弱香港会展业的国际化程度。相比而言,内地会展业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比如上海的进博会、广州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南宁的东盟博览会,以及其他行业性的专业展览,其规模、专业化以及展商质素都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香港会展业需要进一步巩固其国际化优势。

  加强数字贸易平台建设

  会展业是一个低成本、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有关资料显示会展业直接利润率在20%至25%左右;同时会展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不仅能带来场租费等直接收入,还能拉动或间接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因此,许多城市都积极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比如,深圳对新引进的世界商展百强项目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引进的全国展览百强项目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新落地专业展会项目给予各种培育期资助等;澳门于2010年便设立会展业发展委员会,协助政府制定会展业的发展策略、措施和政策,由经济财政司司长担任委员会主席。2023年在澳门举办的会展活动逾1000项,同年澳门亦获评选为“最佳亚洲会议城市”;上海于去年发布《上海市推动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会展之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展览总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米左右,国际展占展览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0%,入选世界百强商展的展会数量处于全球主要会展城市领先地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香港如何进一步提升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全球性的会议展览盛事,以及更多海外的知名品牌和采购商来香港,是政府和业界都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对于短期内带动香港各行业复苏有重要的作用。据了解,去年香港湾仔会议展览中心所有活动的总数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总人次恢复近80%。而亚洲国际博览馆整体情况恢复至疫情前七成至八成。以上数据说明香港会展业正在复苏,但对比周边城市,政府和业界还需要加倍努力。深圳、澳门、上海等城市的做法亦值得特区政府借鉴,希望政府可以团结业界,出台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引领香港经济复苏。

  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以及独具优势的专业服务和地理位置是最大的优势。香港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其国际会展之都的地位,在加强传统国际商贸平台的同时,亦需要结合新技术,加快数字贸易和数字平台的建设,争取在全新赛道提升竞争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