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先行先试 实事求是

2024-03-23 04: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垃圾征费措施押后至八月实施,“先行先试”计划下月一日起在14个处所率先推出。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将领导跨部门小组督导有关计划的推行并检视结果,以便发现问题、累积经验。有关安排体现了特区政府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施政新作风。

  减少垃圾、推动环保,大原则人人拍手赞成,世界上不少城市推行的相关措施都收到了明显效果。然而,有关措施在香港却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酝酿多年之后,依然好事多磨,不得不两次推迟计划。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能闭门造车,不能靠拍脑袋决策,而是要深入民间,深入屋苑,广泛接触垃圾产生者、前线清洁工、垃圾收集商等业界,才知究竟。

  事实上,香港推动有关措施存在多方面的困难。首先,垃圾分类是相关政策的基础,可惜本港垃圾分类一直没有做好。香港来来去去仍是“三色桶”,无法涵盖所有的垃圾种类。以厨余为例,至今缺少回收设施。何况即使是最简单的“三色桶”也没有落实好,存在乱扔垃圾以及“装假狗”的问题,最终是一古脑儿送往堆填区。

  再者,香港住所空间普遍狭窄,是真正的“蜗居”,有的小到连转身都困难,要放置不同的垃圾桶或垃圾袋谈何容易。在一些“三无大厦”,由于没有管理,缺少相关垃圾回收设施,或者设施距离远,不就脚,一些居民习惯于随街乱丢垃圾,形成卫生黑点。虽然政府不时发起清洁运动,但风头过后很快就恢复旧观。要改变这些状况,不是单凭愿景就能做到。

  有调查更发现,垃圾征费喊了多年,但至今有八成企业未做好相关准备。一旦仓卒推行,难免出现“裙拉裤甩”的情况。

  特区政府决定再度押后措施落实时间,为“先行先试”赢得空间,这是接地气的做法,有助了解推动有关措施的难点和堵点所在,然后决定下一步行动。这正如中医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断出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