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理性客观认识香港经济发展趋势\叶建明

2024-04-04 04:03: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随着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落地实施,本港将迎来全力以赴拚经济的新气象。如何拚经济,当前各方都在寻找良策。特区政府“抢企业”、“抢人才”、推动旅游业重新繁荣等努力正在开始见效。但不可否认,一些人依然信心不足。如何理性客观认识香港经济,理解香港经济发展的基层逻辑非常重要。为此我们既要看当前经济之“形”,也要察长远之“势”。

  普通市民看香港经济,主要从楼市、股市、游客消费能力,以及政府库房情况来看。其实,这多多少少都与美元有关。

  港元与美元挂钩,与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这是当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根基。但随着美元的加息,香港利率不得不跟随飙升,庞大的香港房地产行业显然难以承受。有人粗算发现,买一套千万元的楼房,每年供楼负担大约在30万元以上,这与之前香港低利率的情况相去甚远。政府日前全面撤销房地产“辣招”,虽然房屋的销售量增加了。但大多是刚需,特别是内地优才专才购买。而房地产低迷对于主要依赖卖地收入的政府库房来说,也免不了捉襟见肘。

  游客购买力更是这样。虽然现在游客旅游模式有变化,但消费、特别是旅游购物是人的一种本能。最近向一些到香港旅游的内地游客(特别是女性游客)调研,他们的普遍反映是,虽然他们很想买买买,但香港购物已经没有竞争力。随着港元升值,高档化妆品、名牌手袋、服饰等等,价格与内地已经大致齐平。他们购买最踊跃的反而是活络油等一批传统的香港药品、保健品。

  如果主要是美元因素,今年下半年美元减息的可能性存在,香港高利率的经济环境可望缓解。但作为一个高度服务性的外向型经济体,外界一有风吹草动,香港就严重伤风感冒,表明香港经济结构性问题显然需要动大手术解决。

  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表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生效,香港可以集中精力全面拚经济、拚发展。政府将从四方面开展重点工作。他特别强调,以北部都会区发展为新引擎,以产业导向为发展方向。

  香港是国家支持并定位的国际创科中心,发展创新科技的人才优势明显,有“从零到一”的突破能力。750万人口中有超过40名国家两院院士,5所世界百强大学。另外还有16间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中国科学院共建22所联合实验室。如此丰沛的资源,可以说世界上任何城市难以匹敌。目前香港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从一到N”,实现产业化的突破。

  沉下心来推动创科发展

  诚然,发展创科,实现再工业化,令高端产业在香港扎根,不是短期内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们已经看到创科春天正在走来:香港创科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初创企业已经超过4200家,比2019年增加了三成多;这些初创企业涵盖多元行业;创办人既有来自内地的,也有来自英、美、法、德等国的。特区政府引进50来家香港以外的创新型企业,他们中既有内地的,也有美英等国的企业。其中,有的行业已经有扎堆的迹象。比如,以汽车相关行业为例,就有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哪咤汽车,聚焦车载芯片研发的芯片设计企业杰平方,行业领先的车规级自动驾驶AI计算芯片和平台研发企业黑芝麻,以及智能驾驶计算方案的提供商地平线。

  这一切既显示香港正开始释放本地科研成果转化和商品化的潜力,也表明更多海外企业和创业者在香港发展创科产业的意愿和信心。对于普通民众,掌握这些信息,并从中读出历史的变化似乎不太容易。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一旦成功,就会石破天惊,香港步入高质量发展不再是梦。

  背靠国家是香港巨大优势

  香港发展还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背靠国家,国家的支持无处不在。虽然海外有声音认为“中国经济‘见顶’了,对香港可能自顾不暇”,但那是小看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前景。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比较充沛的要素供给保障,门类最全的世界工厂,也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当前中国实行的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绿色发展,正在为中国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不仅反映了国家对外贸易结构变化,也印证了科技创新给中国带来的无限可能。香港从中获益将是毋庸置疑的。

  认识香港发展趋势,对于行政长官提出的将从落实好施政报告和财政预算案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措施、把握机遇、增强香港竞争力、发展内部经济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入手,就会有更明确的认知。当前香港特别需要像千手观音那样,多手抓,都要抓好。既要沉下心来搞创科,这是香港的长远之计,也要保护好旅游餐饮零售等基层民众的饭碗……只要全体市民齐心,以港人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多变,在有为政府的治理、有效市场的引领下,香港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会令港人失望,也不会太晚。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