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让智慧政务成为“财富”而非“包袱”\唐文平

2024-04-25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考评局耗资约900万元开发的DSE“监考易”及“报到易”手机应用程式“甩辘”,引发坊间热议,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表达的多是对特区政府及相关政策局的不满。民意背后是负面因素长期累积,此前运输署的“易通行”错收漏收隧道费、康文署的“SmartPLAY”重复订场、区议会选举电子选民登记册故障等问题接连出现,以及旅发局跨年抽奖网站和故宫博物馆购票网站等都曾出现超负荷问题,让方便市民的本意衍生为批评政府的怨气。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迭代和广泛应用,数码技术与实体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政府服务数码化、智能化、智慧化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未来所向。有人曾提出“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大力推进智慧政务本质是为了提速提质提效,这与行政长官李家超的施政理念完全一致。

  未雨绸缪事前做好测试

  新一届政府积极推动智慧政务建设,行政长官在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多项举措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多形式、多领域电子服务项目亦陆续推出或优化,其中“智方便”“出行易”等应用反响不俗,特别是“智方便”启用至今已超过260万人登记,2023年恒常服务使用量达3000万人次。有市民点赞特区政府总算有“数字治理思维”了。

  笔者看到了特区政府在建设智慧政务上的决心与信心、政策与行动,亦乐见“掌上办”“指尖办”成为市民接受政务服务的新常态,但技术是把“双刃剑”,随着政府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数码化、网络化,将不可避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这是新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过分苛责特区政府。当然这绝非为政府开脱说项,毕竟发展与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公众始终追求的都是发展与安全缺一不可、并行不悖。

  特区政府及法定机构接连失灵的电脑与网络系统,与科技化、前沿化、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及国际创科中心的形象不符,不仅削弱特区政府管治威信,还引发本港市民乃至国际社会负面观感。特区政府应当引以为鉴,正向用好“双刃剑”,在建设智慧政务时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将建设智慧政务变为完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市民满意度的“财富”,而不是引发民意不满、影响社会观感的“包袱”,将“亡羊补牢”变为“未雨绸缪”,杜绝此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发生。

  盘点历次电脑与网络系统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程式设计缺失,技术架构不够完善;事前未做好程式测试和漏洞除错,特别是未进行全面充分的压力荷载测试;内部系统多由各部门分工开发运营,犹如“九龙治水”,缺乏系统、完善的标准和有效监管。

  为此,特区政府可以成立“数字政策办公室”为契机,统筹特区政府及法定机构电脑与网络系统开发、测试、验收与维护,提升系统的质量、效能和体验感,明确系统推出前须做好演练和第三方压力测试,加强督导和监察。同时,做好系统数据同城备份和机房与云端虚实相融的备份,做好人员培训和突发状况预案,确保有关人员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妥善解决系统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快速恢复系统运转。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

  特区政府还要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等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内地成熟的技术和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必须完善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体系,保障重要网络平台、关键设施、敏感数据的安全,适时打击惩治网络黑客和网上搞手。呼吁特区政府切实改善电脑与网络系统,拧紧“安全阀”,让智慧政务成为由治及兴新阶段特区政府创新治理模式、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准的宝贵财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