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观察/美何时会对示威学生痛下杀手?\宇 文

2024-04-29 04:02: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连日来,发生在美国高校的反战和平示威活动不断扩散。纽约警方在哥伦比亚大学逮捕逾百名示威者,纽约大学也有至少133人被捕、耶鲁大学约60人被捕,密歇根大学、加州理工大学亦有被捕者。

  众所周知,以往都是美国以旁观或倨傲或搅火的心态,支持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生游行示威,甚至通过鼓励街头暴力的方式实施推翻他国政府的“颜色革命”。人们犹记美国前众议院议长将香港街头黑暴行为称为“美丽风景线”。现在,美国政客如何看待美国街头的“美丽风景线”呢?26日在华访问的国务卿布林肯宣称示威活动是美国“民主的标志”,却又批评示威者偏帮巴勒斯坦;共和党籍的国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直言这次游行示威“并非和平抗议,是反犹暴徒”,他甚至要求出动国民警卫队镇压;拜登总统则谴责“反犹主义示威”和“那些不明白巴勒斯坦人处境的人”。

  美自食“颜色革命”恶果

  一场反战的和平示威,被美国政府定义为政治意味强烈的“反犹暴力”,说明美国在巴以冲突中“拉偏架”是活生生的现实,以至于连美国大学师生都看不下去了。说好的言论自由呢?标榜的人权至上呢?当美国政客动用警力对手无寸铁的学生施暴时,美国自诩的“民主世界灯塔”已经失去光芒,而且正在倒塌。

  当美国大学生集体走上街头,当犹太师生也加入游行队伍,美国政客定性的“反犹暴力”已经失去说服力。大数据时代的自媒体,让地球人的眼睛更加雪亮,人们没有看到美国大学师生在街头施行任何暴力,只看到警方在到处施暴抓人。当然,面对警方暴力,示威者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抗,但不正是美国政府以往支持其他国家“颜色革命”时所乐见的吗?只要是其他国家的示威游行,示威者永远都是民主自由人权的象征,他国政府和警察永远是被美国抹黑谴责甚至被制裁的一方。现在,示威游行的剧情发生在美国,美国政府和警察反而成了“正面角色”,示威者却变成了“反面角色”。美式双标在这场反以挺巴示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观察者开始用“美国之春”形容美国大学的反以挺巴示威,但美国绝对不会让“美国之春”变成“颜色革命”。很简单,美国自己是玩“颜色革命”的高手,曾利用街头运动搞垮很多国家。正因为美国有这样的黑历史,所以政府才会对美国大学的街头示威痛下狠手,先以警方施暴,再以国民警卫队镇压,甚至放任各州采取行动。

  不知道美国政府是否懂得“压迫与反抗”的辩证关系,但美国政客自己也常说高压施暴只会带来反噬效果。美国立国以来,不仅将自由民主人权挂在嘴上,而且通过自由女神像象征灯塔形象,更让民众通过示威游行的方式,体现所谓自由民主的仪式感。这让美国人尤其是处于精英阶层的大学师生觉得,美国是自由民主的圣地,是民主人权的乐土。当然,美国的自我标榜,也让很多外国人感觉美国是民主自由人权的范本。

  美式民主只是“一场梦”

  美国政客对美国大学师生的“反犹暴力”定性,美国警察的街头施暴和国民警卫队的磨刀霍霍,让美国大学师生们明白了美式民主原来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也让美国名校的精英们感到自己多么“图样图森破”(Too Young Too Simple)。当美国大学的师生们对美国政府失去幻想,对美式民主感到幻灭,也许会采取更极端的方式以暴易暴。近日在密歇根大学,写有“美国之死”(Death to America)的宣传小册子开始在抗议学生间疯传,也许这将成为激燃美国更大规模街头运动的“火种”,又也许真会上演美国版本的“颜色革命”。果如此,美国也是咎由自取。

  面对国内汹汹然的大学游行示威,拜登政府应该反思巴以政策。本轮巴以冲突以来,不仅导致数万平民死亡,也使得危机蔓延,让中东地区变成火药桶。即使是哈马斯出手在先,以色列的报复也不能无节制扩大。对此,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对以色列的战争暴行,包括欧洲很多国家,对巴以冲突的立场也开始越来越公允。美国则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唱对台戏”,要把“拉偏架”进行到底。

  所以,美国要想国内平安下来,让大学师生们重回校园,就应该改变错误的巴以政策,体现大国应有的公正和担当。否则,美国这场街头示威不会轻易结束。即使美国暂时弹压了街头示威,也已经动摇了美国民主的社会基础,让美国颜面扫地,失去全球威信。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