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际经贸的读者一定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不会感到陌生。早在1995年,APEC领导人已洞见咨询商界领袖的重要性,继而成立商贸咨询理事会(ABAC),旨在以商业视角为APEC领导人、部长和高级官员提供贸易与经济事务的意见。
ABAC每年有四次会议,今年便以“人民、商贸、繁荣”为主题,并由秘鲁理事会代表担任主席,集中讨论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数码转型、可持续发展和包容等议题。上月22至25日,逾200位来自APEC二十一个成员经济体的理事会成员及其幕僚来港参与本年度第二次会议。笔者是中国香港理事会的替补代表,连日来与各地代表围绕不同题目作深入交流,着实获益良多。
现今APEC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全球多个地区转向保护主义,供应链出现区域性分裂,“脱钩断链”的风险上升。这些都是ABAC作为商界代言人的关切点。与会期间,笔者接触的代表均提倡开放市场,消除商贸壁垒,尤其是要加快区域经济融合。笔者认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会议开幕典礼致辞表示,香港要与ABAC共同努力,加强在三个方面的合作,包括推进国际自由贸易,克服供应链和物流链的障碍;推动区域的绿色转型,以及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
笔者在会上认识一名来自秘鲁的代表。他想采购工业机器人以实现工厂自动化生产,笔者便将上年随行政长官代表团访问时认识的供应商介绍给对方。另一位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代表参观科学园后,对香港的科创发展大感赞叹,殷切盼望回国后能建立类似的创新基地。
这些经历让笔者领会到,一些国家的发展情况跟内地和香港不尽相同,例如缺乏相关技术以推动制造业升级转型;又或者本身的支柱产业是林木、矿物、食品加工等低增值及劳工密集的行业。然而,它们都十分重视中国市场,希望通过香港与内地达成更多经贸和科技合作,又认为“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依然极具吸引力。
从这方面来看,香港除了发挥“超级联系人”的功能,连接内地企业与APEC成员之间的商贸往来,更可成为“超级增值人”,为它们提供国际贸易所需的多元服务,促进多方分享技术和经验,达至互利共赢。
做好“超级增值人”角色
作为今次会议的东道主,特区政府也为代表们安排了各项参观活动。文化景观方面,他们参观了西九文化区和大澳;可持续发展方面,他们又到访海洋公园;科技应用及物流基建方面,笔者又随他们一同参观香港儿童医院、生产力促进局及机场管理局等。这些活动让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切身体验香港的社会民情。他们不但对疫情后香港的经济活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更透过活动了解本港在多个范畴的水准和优势。笔者对当局“说好香港故事”的工作十分有信心,代表们必定会将“香港经验”传扬至亚太各地区。
ABAC将于8月初在日本东京召开本年第三次会议,并计划在11月APEC峰会期间向领导人提交政策建议。为应对现今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影响,笔者期望ABAC提出的真知灼见有助APEC成员实现共同目标。推动区域多边经贸合作,恪守以规则为本的贸易投资安排,不但符合国家和香港利益,香港也可以强化作为国内大循环“参与者”和国际循环“促成者”的角色,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为亚太地区奠立稳健繁荣的未来。 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