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勿抱残守缺

2024-05-18 04: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网上出现多个怀疑针对网约车的“放蛇”行动片段,有人叫车到达目的地后报警,据称事件涉及的士团体成员,借此表达对政府打击网约车不力的不满,以迫使有关部门尽快出面解决问题。

  自10年前网约平台Uber登陆香港,抢了不少的士业的生意,双方矛盾激化,势成水火。的士业批评网约车是“白牌车”,既不买保险、不交牌照费,亦毋须年检费,对的士业构成不公平竞争,要求政府将之取缔。

  的士业对网约车的批评并非全无因由,但网约车大受欢迎,同样值得业界反思。小部分的士服务态度恶劣早就备受诟病,包括拒载、拣客、兜路、滥收车资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网约车为乘客提供方便,填补了空白,如果政府将网约车赶出香港市场,势必招致市民的反对。

  网上一项即时调查显示,在回答“撑的士”还是“撑Uber”时,选择支持的士的低及7%,支持Uber的高达93%。而被问及是否支持取缔网约车时,支持的只有5%,反对的高达65%,另外30%支持维持现状。

  在的士业据“理”力争而Uber有“市民支持”之间,如何有效处理当中矛盾,殊为不易。2020年终院裁定Uber司机非法取酬载客罪成,但只涉及司机个人,并没触及Uber作为一间公司在港经营业务的合法性,法律上网约车至今处在灰色地带。

  的士与网约车的矛盾是世界性难题,各地政府都很头痛。但的士业需要竞争、将网约车纳入规管,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不能对问题坐视不理。有人认为,要求网约车交牌照费、年检、保险,在营运上与的士业看齐,不失为解决之道。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的士业的监管,完善评分和投诉机制,严打害群之马,从根本上提升的士服务质素。

  时代在进步,不能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如何进一步理顺机制,在保障市民和的士业利益之间取得平衡,这需要重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