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智库专栏/建立“港深广港口联盟” 实现世界级港口集群\叶文祺、梁跃昊、赵恒

2024-05-25 04:02: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航运及港口业是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随着中美贸易角力持续不断,加上区内港口竞争加剧,香港货柜码头的货柜吞吐量呈现下降之势。最新数据显示,香港货柜码头的货柜吞吐量排名比去年下跌一名,跌出全球十大。与此同时,大湾区内的其他两大港口──深圳港及广州港,同样面对着贸易前景不明朗及竞争剧烈的问题。大湾区内三大港口之间如何实现协同发展,避免内部竞争和过度“内捲”,是港深广三地必须合力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大湾区三大港口城市可朝建立“港口联盟”的方向,探索共同发展的机会。

  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避免恶性竞争格局

  “港口联盟”是由多个港口共同组成的区域性组织,联盟内的港口合并运作,共用基础设施,并共同投资和发展港口基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不少港口联盟的成功案例,当中不乏世界级港口,例如由宁波和舟山组成的宁波舟山港,由日本大阪和神户组成的阪神港,以及由美国西雅图和塔科马组成的西北海港联盟。这些港口联盟成立的背景,大多是因为区内货源减少,以及周边地区港口竞争剧烈,以致单一港口难以继续“单打独斗”,单靠自身基建和资源与其他港口竞争。这些港口选择与邻近的港口合作,透过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避免区内过度竞争和“内捲”。

  以美国西北海港联盟为例,当时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港口竞争日益剧烈,邻近的多个大港,包括加拿大温哥华港及南加州的洛杉矶港等,不断蚕食西雅图港和塔科马港的货流。同时,不少船公司都组成了航运联盟,议价能力大幅增强,进一步增加了港口之间的价格竞争。

  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两个港口决定合并营运,并在2015年正式成立西北海港联盟。合并后的两个港口共同组成委员会,统筹港口业务及发展事宜。组成联盟后,港口不但能够透过统一定价来增加定价权上的优势,更能透过共同规划和投资港口基建,高效运用港口资源,实现区域港口一体化。自此,西北海港联盟超越萨凡纳、奥克兰和弗吉尼亚等美国国内的著名港口,成为美国第四大港。

  借鉴海外港口经验 组建湾区港口联盟

  笔者认为,组建港口联盟是实现大湾区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步。当时西雅图和塔科马港所遇到的挑战,与今日香港以及大湾区各大港口所遇到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相比之下,港深广三港都是每年吞吐量过千万标准箱,排名位处世界前列的港口;而且三港都坐拥一流的基建,并具备大湾区和南中国的腹地优势,是世上任何一个港口群都难以企及。要建立港口联盟固然并非易事,需克服许多涉及战略方向、财务及管治等方面的问题;然而若能让三地政府和港口营运商之间达成价格、基建和服务上的合作机制,将能够形成具备庞大竞争力的世界级港口集群,进而实现大湾区一体化的目标。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团结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