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涵盖体育赛事、活动赞助、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旅游等不同领域。然而,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却衍生出相关的争议,例如运动员选拔、参赛资格、合约争议、禁药争议等,如何有效解决相关争议是香港体育界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事实上,体育争议具备一定特殊性,需要相关的体育专业知识,世界各地均纷纷设立专门的解决机制,笔者认为,香港可参考和借鉴各地经验,善用自身在调解和仲裁的优势,研究和制定统一的体育解决争议机制,协助业界发展。
根据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最新数字,2019年、2020年、2021年体育及相关活动的增加价值分别为390亿、310亿和380亿港元,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GDP)分别为1.4%、1.2%和1.4%,数字反映体育活动带来的经济收益庞大。特别是有关数字是正值疫情期间,不少体育活动被迫暂停,现时疫情退去,可预期体育产业将会取得长足发展,同时争议也有可能随之增加,相信现时是建立完善体育争议解决机制的合适时机。
香港素来拥有相当充足的调解和仲裁经验和资源。虽然调解和仲裁能有效协助解决争议,但目前香港体育界并无统一的争议解决机制,大多依赖体育总会的内部程序解决,当中涉及中立性和公正性受质疑、程序和规则不完善、欠缺透明度和公开性等问题,加上体育总会没有调查权,导致处理范围有限,对各持份者而言均不理想。
设体育仲裁中心助业界发展
放眼世界,世界各地均针对体育争议而设立的专门制度或机构,例如1984年成立、总部设于瑞士的国际体育仲裁院固然是公认的主要国际机构。除此以外,近年在亚洲地区如内地、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均大力推动体育争议解决服务的发展。笔者认为,香港需要跟上世界的步伐,研究设立专门的体育仲裁中心,提供体育仲裁服务,借以扶助业界发展,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事实上,香港已具备相当充足的条件建立体育争议解决机制,例如香港拥有较完善的法律框架,司法机构亦对香港仲裁和调解提供很多支援,而更重要是香港具备拥有丰富相关经验的专才库。根据政府递交予立法会司法及法律事务委员会的文件显示,截至2024年5月9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名册上有99名具备体育专业知识的仲裁员;而香港调解资历评审协会有限公司名册上有144名具备体育专业知识的调解员。今年初,《建立国际调解院公约》的谈判会议在香港举行,在会议当中,谈判国各国之间协商作出决定,在国际调解院成立后,东道国为中国,总部所在地为香港特区。预期香港将向世界各国政府及各国际组织,提供包括诉讼、仲裁、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日前表示,律政司正全力筹备的国际调解院,已选址旧湾仔警署作为总部,将于明年底正式落户。
笔者认为,政府可善用现有人才资源,加强对体育产业争议相关的培训工作,甚至培训更多仲裁员和调解员,协助体育界有效解决争议。
为业界持份者带来更多保障
总括而言,香港体育界需要一个中立、公平、高效的争议解决机构或制度,借以为各相关持份者带来更多保障,推动香港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均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笔者相信,做好体育争议解决服务,有助巩固提升香港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期望律政司和文化体育及旅游局与业界保持沟通,尽快研究和制定建立有关机制,善用香港自身优势,助力香港体育文化蓬勃发展。
新民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