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及早平息风波 维护港大“金漆招牌”\姚志胜

2024-06-20 04:02: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大学校委会举行特别会议,延续上次会议未完成项目。社会各界都期望港大管理层和校委会能够以大局为重,以港大利益为重早日平息风波。对于这场风波如何解决,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的讲话传达出重要信息:一是社会各界均期望双方能放下分歧,先处理好港大实务;二是港大管治问题须及早解决;三是确认校委会主席和校长均表示欢迎调研小组的成立,亦会配合小组工作。这既是期望其实也是要求。

  政府果断介入化解分歧

  港大是香港人的港大,在事件中无人可凌驾港大利益,无人有权因一己之私而损害港大声誉。特区政府已经果断介入事件,港大各方必须全面配合小组工作,及早平息风波维护港大“金漆招牌”。任何阻挠风波解决的都是港大“罪人”,必须严肃问责。

  特区政府上周宣布就港大近期内部运作成立“调研小组”。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日前表示,调研小组成立后,已会见校长张翔和校委会主席王沛诗,他们在协调下对副校长的临时任命决定仍有分歧,小组期望两人现阶段放下争议,先处理副校长的临时短期安排。她表示,如何令大学的管治继续优化才是最重要,不会“为了和谐而和谐”,希望大家在过程中正视问题,对事不对人。

  蔡若莲的说法反映了香港社会的主流声音,也点出了事件的核心:管治问题。港大不但是香港高等教育界的一面旗帜,更是香港的宝贵财富和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复杂的内外形势之下,更需要不断强化港大优势,提升港大管治,而不是损害港大的形象和声誉。

  港大校政风波的核心涉及内部管治问题,管理层和校委会各执一辞,互不相让,造成港大管治上的混乱。就如在副校长的聘任上,至今仍有巨大分歧。副校长等高层职位,肩负辅助校长管理大学、推动研究的重要功能,但相关重要职位却长期悬空,导致港大管理层长期未能“埋班”,已经严重影响港大治理,打击校内士气,更损害港大形象,令优秀学者对港大望而却步,这正是近年港大校政问题的一个缩影,绝不是各界市民所欣见的。

  事实上,港大校政风波已经持续了一段日子,不但港大师生、校友为之忧心不已,社会各界亦不希望见到风波蔓延,损害香港大学校誉。在香港进入由治及兴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港大发挥研究育才的重要作用。然而,这场风波已经持续一年,校长及校委会主席势成水火,有别用心者更在其中挑拨离间、激化风波、撕裂港大,不但严重影响港大的管治及运作,而且外部势力更不断借港大校政风波借题发挥,煽风点火、激化对立,火上加油。

  近日不少西方媒体亦在大幅报道事件,目的就是要打击港大声誉,从而损害香港高等教育形象。风波不断蔓延及扩大,不单损害港大利益,亦对香港拚经济、谋发展的大局造成负面影响。港大校政风波已经不只是港大的事,更关系香港整体利益,特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不能坐视风波不断蔓延。

  各方须全面配合小组工作

  行政长官李家超已表示,希望相关人士全面配合,并敦促小组应尽快寻求共识,按优次处理问题。蔡若莲亦指出,调研小组成立后,已与张翔和王沛诗会面,两人均向小组表示欢迎,承诺会积极配合小组的工作,同意以港大利益为首要考虑。不过,两人对副校长职位的临时任命决定,双方的立场和观点,在协调下仍存分歧。

  政府的立场很清晰,港大是香港人的港大,不是校长的港大,也不是校委会主席的港大,而是属于全港市民,港大的主要营运开支也来自公帑,特区政府有权根据《大学问责协议》,就港大的管治进行跟进以至问责。现在港大出现校政风波,风波已经损害到大学的声誉和形象,特区政府就需要果断介入。

  调研小组现时已经开始工作,小组虽然叫调研,但代表的却是特区政府,香港各界都期望港大各方应全面配合小组工作,更重要是立即放下分歧对立,以港大利益为前提,先处理好港大实务,解决高层职位长期悬空等问题,不要影响大学运作。同时,小组更需要全面检视港大的管治问题,查出风波的缘由及责任,并提出改善建议,及早平息风波,让港大重新出发,为香港、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