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举行,中非领导人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擘划中非未来合作的路向。这场峰会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也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后第一场重大对外活动。此次峰会有中国、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非盟委员会共55个成员。超过20位非洲国家元首参加。
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坛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提议将中国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将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他提出中非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包括要公正合理、开放共赢、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态友好,以及和平安全。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非洲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没有中非的现代化,就没有世界的现代化。未来三年,中方愿同非方开展中非携手推动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深化中非合作,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第一,文明互鉴伙伴行动。第二,贸易繁荣伙伴行动。第三,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第四,互联互通伙伴行动。第五,发展合作伙伴行动。第六,卫生健康伙伴行动。第七,兴农惠民伙伴行动。第八,人文交流伙伴行动。第九,绿色发展伙伴行动。第十,安全共筑伙伴行动。为推动实施,未来三年,中国政府愿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额度资金。
毫不夸张地说,此次峰会把中非合作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过去一段时间,在中国的积极领导和推动下中非各方面的务实合作不断踏上新台阶,并取得了纍纍硕果。“共商、共建、共享”是引领中非合作的基本原则,而携手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则是总体目标。中非不断深化和扩大合作对彼此的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极为有利。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离不开非洲国家的参与和贡献。回归过去,论坛成立24年来,中非贸易额增长了20多倍,中国对非投资增长超过100倍。
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早在十多年前,美国学者黛博拉.布劳提根(Deborah Brautigam)已经对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和援助活动做过深入和详细的研究,并在其所著的《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The Dragon's Gift :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一书中提供大量活生生实例细数中国推动非洲国家发展、灭贫和促进人民福祉上的工作和行动,高度肯定了中国对非洲的贡献。
从政治角度看,中非团结和合作不仅强化了南南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引领其他国家增大与非洲的合作,更让全球南方在国际上特别是国际组织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幅增加,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亦减少了美西方霸权对世界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害。
同时,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领导者地位和角色更为突出和巩固,让中国更有底气和实力抗衡和反制美西方的围堵、遏制和孤立,也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以不断取得进展和成果。可以说,中非合作的不断增强和扩大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重大,也有利于国际秩序和国际机构的改革、重塑和进步。
对于中非合作不断强化、深化和扩大,美国和其西方盟友的态度颇为负面。美国的战略学者往往从阴谋论和“不服气”的态度分析中非乃至中国与全球南方的关系,并断言中国的目的不但是要掠夺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和矿产、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以及通过“债务陷阱”(debt trap)夺取一些国家的重要基本设施比如港口,更是要在全球南方的支持下破坏和推翻美国主导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严重损害美西方的利益。他们更担心由于近年来美西方在非洲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让中国有更多机会“乘虚而入”,把非洲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严重改变全球的势力均衡。
在美西方对中非合作的批评和怨怼的背后,是他们认为非洲在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会不断上升,因此美国在非洲的影响力越来越落后于中国对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乃至美国自身的发展甚为不利。美国的战略学者近年来不断催促美国政府加大对非洲的投资与援助,借此抗衡和反制中国。
平心而论,长期以来非洲都不是美国外交和军事战略的重点,美国的战略重点从来都放在欧洲、中东和印太地区。贫穷落后的非洲进不了美国战略家的“法眼”。冷战时期,为了阻止苏联和共产主义在非洲扩散,美国介入了一些非洲国家的内政,并为非洲提供一些经济援助。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的经营和活动也没有受到美国的重视。经济上,美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数量也不可观。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在非洲的经济援助和影响力大减,非洲对美国的战略价值也随之而大幅下降。美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有限。美国对非洲的援助也不慷慨,比较瞩目的是2003年美国布什总统成立的、涵盖非洲50多个国家的“爱滋病救援应急计划”(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非在众多领域的合作急速增加,美国开始忌惮和忧虑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和影响力的膨胀并谋求抗衡之道。然而,因为一些原因,美国难以在争取非洲上战胜中国。
首先,美国对非洲的政策基本上是以谋取其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为出发点,缺乏对非洲人民的热情和关怀,因此难以促进美国与非洲国家的感情和联系。第二,美国能够和愿意投入非洲的资源不多,对非洲国家的发展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三,美国过去曾经在一些非洲国家发动政变或者策动代理人战争,损害了美国与非洲人民的感情。第四,美西方与非洲的经济往来带有不少的不公平交易的性质。第五,非洲国家最需要的是各种基础建设,特别是运输和通信系统,但美国却无法满足那些方面的要求。最后,美国和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经常附带政治条件,包括要求那些国家推行西方式民主、人权、法治和遵守西方订立的经济游戏规则,严重和粗暴干涉它们的内政和侵犯它们的主权。凡此种种都不利于美国与非洲开展合作和增值互信。
得到非洲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方式和作风与美国迥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非洲的战略价值和非洲与中国的关系,这体现在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非洲各国和中国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仍然毫不吝惜地给予非洲慷慨援助之上。1970年代建成的坦赞铁路(TAZARA Railway)实为最佳例证。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过去都经历过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蹂躏,非洲的经历尤其悲惨,这深刻显示在西方强加于非洲的奴隶制度上。这些共同经历对促进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感情和互信上作用极大。非洲国家与中国一样对美国主导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的不公平和掠夺本质深恶痛绝。中非在建构新的国际秩序上有共同的诉求和使命。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把非洲视为命运与共的伙伴,对非洲平等相待,诚挚关怀非洲人民的福祉,尊重非洲国家的主权,绝不干预它们的内政,也不会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政治经济制度强加于它们,因而赢取到非洲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2021年11月,中国发表了《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清晰阐述了中国对中非合作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浓缩为“四个坚持”和“五不”。“四个坚持”是坚持真诚友好、平等对待,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坚持发展为民、务实高效,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五不”原则是中国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私利。中国这种胸怀坦荡的对非政策证明十分有效,也解释了美国为何无法获得非洲的认同和支持。
总的来说,今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成功召开和所取得的成果不但彰显了中国在非洲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也印证了中国对非洲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的正确和有效。展望将来,中非合作将会不断向前迈进,为中国、非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无穷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