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智库专栏/香港氢能之路:探索国际经验及区域合作\水志伟、萧逸驹、何文懿

2024-09-14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面对全球日益激烈的氢能发展竞争趋势,欧盟执委会近日宣布将制定更为严格的氢能补贴规则,旨在确保氢能补贴能够增强欧洲本地企业在氢能市场的竞争优势,这举措反映了氢能作为新兴能源在全球广受重视与快速发展的现状。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个国家制定了氢能发展战略,众多大型经济体更是将氢能科技视为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日本为例,该国不仅在公共交通领域大规模引入氢能巴士,还将氢能供应到社区。英国则通过3.15亿英镑的工业能源转型基金推动工业领域向氢能转型,并已设立低碳氢能标准,要求氢能生产商生产过程符合淨零排放要求。

  内地凭借其在氢能领域的技术领先与成本优势,正稳步前行。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更应敏锐捕捉这一机遇,与内地合作加速氢能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今年6月,特区政府发布《香港氢能发展策略》,不仅为香港在氢能领域绘制了全面的计划蓝图,以回应市场趋势,并稳步推进氢能发展。

  作为能源转型中的“潜力股”,氢能在交通运输、电力生产、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策略将有助推动香港走向一个更绿色、可持续的未来。但是,要跟上全球氢能发展的快速步伐,香港仍有进步空间。

  政府在策略中虽已明确提出完善法规、制定标准的目标,但实际操作中仍需更加精确与国际化。笔者建议,政府可借鉴外国经验,参考国际标准,制定符合香港本地实际情况的氢能技术和安全准则。例如2020年澳洲通过了八项国际氢能产业标准,覆盖了氢能安全、燃料品质、氢气分离和纯化技术等方面。香港可尽快制定能够确保安全性和扩大实用性的氢能法规和标准,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探讨与内地合作生产输入绿氢

  在解决了以上两个重要的监管指引后,香港需要解决氢供应问题。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产氢国,香港在氢能发展上拥有“背靠祖国”的优势。因此,推动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将有望大幅提升氢能的供应。特别是在2023年,内地首次掺氢天然气管道燃爆试验取得成功,证实了天然气管道输氢的可行性。

  同时,香港的煤气管道覆盖全港大部分地区,而香港使用的人工煤气接近一半成分是氢气。因此,透过政府和业界与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佛山和广州等城市)探讨管道输氢的可能性和掺氢比例,能稳定氢供应以及降低氢气的建设和运输成本。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零碳目标,香港必须增加使用“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水製得的氢气。目前全球超过95%的氢能属“灰氢”——通过化石燃料所生产的氢气,这与淨零碳排放的目标背道而驰。香港地形和土地问题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意味着本地绿氢制作难度极高。而内地在氢能的技术创新上已取得显著成果,拥有先进和大量的电解水製氢装置和储运装备,在生产绿氢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香港可探讨与内地合作,生产输入绿氢。

  香港作为国家的特别行政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利用国际化优势,为国家在氢能领域的宣传推广和技术交流做出贡献。通过加强与国际氢能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互动,香港可以成为中国氢能技术走向世界的桥梁。

  在推动氢能使用的过程中,政府需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消除公众对氢能安全的顾虑,为氢能的普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氢能发展平稳启航将逐步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进程。通过改善法规、制定标准、借鉴国际经验,以及加强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广绿氢使用,香港有望在氢能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兼研究部联席主管、高级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