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周年国庆/中国外交工作硕果纍纍\刘兆佳

2024-09-25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冠疫情肆虐期间,中国的外交工作难以展开,中国也因此难以通过外交工作开拓广阔的国际空间。新冠疫情结束后,中国不遗余力地主动、积极和有效推进外交工作,取得了纍纍硕果,有力遏制了美国在国际上孤立和遏制中国的图谋和行动、开拓了广阔的国际经济活动空间、大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广泛宣扬和推广了中国的政治理念、也在中国的引领下强化了全球南方的团结和在国际事务上的角色。此外,中国在促进全球和平和发展上的作用不断上升。对中国的发展而言,外交工作的开展让中国得以在较为和平与安全的环境中落实国家的发展战略,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外交工作主轴是元首外交和主场外交,而国家领导人和外交官员的频繁出访和在国内接待外宾也是重要外交工作。过去两年,比较重要的外交活动包括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中国─中亚峰会、习近平主席到沙特阿拉伯进行国事访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和第二十四次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习近平主席到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在旧金山会晤、俄罗斯与中国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非合作论坛等。此外,不少重要的外国领导人,包括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多次到中国进行访问。所有这些外交活动和工作对拓展中国的国际空间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在推进世界和平上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提出了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方案、促进了巴勒斯坦各派系的团结和与阿拉伯国家一起提出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解决的《北京宣言》。诚然,在美国从中作梗下,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但中国对解决这两场冲突的立场和担当,确实代表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共同立场,为中国在道义上和责任担当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赞赏,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

  推进世界和平努力有目共睹

  必须认识到的,是中国的外交工作是在总体国家发展战略下贯彻执行的,其目标是为了开拓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发表的中共二十大报告中阐明了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他强调:“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外交部长王毅对7月通过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外交的部分作出阐释,指出外交工作要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具体工作包括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推进“三大全球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走深走实,引领共谋发展;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世界现代化;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安全保障;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堪当时代重任的外交队伍。

  过去数年,特别是过去一年,中国在贯彻其外交战略上的工作硕果纍纍,兹摘其较重要的简单讲述。

  首先,纵然美国不会放弃其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意图和行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其所策动的对华贸易战、科技战、意识形态战和外交战并没有取得上风,反而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已经令美国在政治、道德和军事层面焦头烂额,因此希望在起码未来一段时间稳住与中国的关系,避免出现“三线作战”的困局和败局。习近平与拜登的元首会晤为极为紧张的中美关系稍微降温,让中国得以在一个“较好”的中美环境下,利用这个为期不会太长的“机遇期”加快推进自身的发展和为日后的严峻国际形势做好准备。

  第二,法国总统、德国总理、意大利总理、西班牙首相、荷兰首相和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到中国进行访问强化了中国与欧洲的经贸关系,而习近平主席到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访问也有相同的效果。尽管在美国的胁迫下,欧洲在政治上仍然对中国不太友善,一些欧洲观察家甚至怀疑和谴责中国意图分化欧洲,但欧洲的一些大国深知中国对欧洲和自己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因此不断谋求在对华政策上有更大的自主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大部分欧洲大国越来越不愿意为了支持和配合美国遏制和包围中国的策略而与中国交恶,从而让中欧关系有不断改善的空间。

  第三,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彼此战略合作和互信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尤其在能源合作上。中俄本币结算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开发的机遇越来越多。中国和俄罗斯将与朝鲜就中国船只经图们江下游出海航行事宜开展建设性对话。中俄朝三方于图们江的新合作计划将会重大改变该区的经贸和地缘政治,而此计划对中国而言在战略和军事上则特别有利。

  第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更加巩固和提升。经过多年的经营,即便彼此在领海问题上仍有争端,而菲律宾更在美国的怂慂下不时挑衅中国,但整体而言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经贸上的关系比美国更为密切,而在政治上也越来越与中国亲近。去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任越共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双方宣布中越两党和两国关系的新定位,在深化中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础上,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此举挫败了美国拉拢越南制衡中国的图谋,强化了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互信和合作。

  另一个提升中国在东南亚地位和影响力的举措,是柬埔寨于8月5日破土动工德崇扶南运河计划。这条中国资助的运河的目标是要将柬埔寨首都金边连接到泰国的暹罗湾,会减少柬埔寨在运输上对越南的依赖,但却会强化它与中国的关系,亦令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有所提升。

  第五,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在中东的政策的失败,让中东地区的大国比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埃及越来越有条件摆脱美国的羁绊,增加战略自主程度和提升与中国的关系。中东国家对美国的安全保证越来越不信任,巴以冲突后阿拉伯国家乃至伊斯兰世界与美国的关系愈趋紧张等重大事态发展,都对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的发展有利。中国在结束巴以冲突、推动巴勒斯坦建国、加沙地区战后重建和维护中东和平上的角色越来越突出。中国和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第六,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长期以来都处于良好状态。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对非洲的贸易、投资、援助和基础建设在数量上越来越大,令彼此的关系不断攀升。今年9月隆重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进一步推进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中非合作推上前所未有的高质量水平。

  中国话语权感染力不断提升

  第七,中国在东南亚、中亚、中东和非洲的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推动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纵深发展,让中国得以通过各种基础建设更广阔和密切地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在地理上、经济上、通信和人心上连接起来,逐步形成一个愈趋整合的庞大的区域经济合作体,从而不断扩宽中国的国际经济空间,也让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难以得逞。

  最后,中国在意识形态上的话语权和感染力也因为外交工作不断取得成效而逐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成为其他国家重视和借镜的发展和治理模式、中华优秀文化越来越广泛传播、中国在全球安全、发展和文化上的倡议越来越受到国际重视、中国倡议的新国际秩序理念越来越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中国对西方发展模式、制度和价值观的理性批判也越来越在国际上引发反思。凡此种种,都让中国的软实力在世界上不断攀升。

  总之,近年来中国在外交上的显赫成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极好的献礼和祝愿。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