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政策思考/新能源巴士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谭兆栋

2024-09-25 05:01: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根据香港运输署资料,截至2024年4月底,香港已登记的电动专营巴士(包括氢燃料电池车)只有90辆,而截至今年6月本港的注册车辆数量达807975辆,电动专营巴士数量的占比不到1%,可见电动巴士和氢能巴士在香港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毋庸置疑的是,发展新能源车辆和绿色公共交通是大势所趋,亦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两种技术各具优点,同时于香港应用仍存在不少挑战。发展公交新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电动车的最大优点是环保,营运成本不高且节能。以电动双层巴士为例,相比传统燃油巴士,能显著减少废气排放,有助改善路面空气质素和降低噪音污染。虽然电动巴士技术正不断进步,但香港的电动车市场仍未算十分成熟,仍面对电池续航能力低、充电时间较长及废弃电池回收处理等技术挑战。

  首先,香港电力成本不低,碳排放也相对较高,香港现时约三分之二的碳排放源自发电,而香港仍以煤作为发电燃料组合之一,令电动巴士对减碳总体大打折扣。

  有些人认为电动巴士效率比氢能燃料电池效率更高,其实是误解。能源效益应从最早源头到末端整体去看。在末端应用电池比氢燃料电池效益高,但源头的燃煤或天然气发电却存在大量效率流失。新式天然气发电机组效率为50%至60%左右,而旧式的燃煤发电机组效率仅为30至40%左右。所以从源头到末端电动巴士,电动巴士与氢能巴士对能源使用总效率其实相差不远。

  此外,香港巴士的营运环境非常独特,因地势关系,大部分巴士路线都需要行经陡峭的斜坡,而且载客量大,需要提供强力空调系统才可满足乘客要求,以上因素俱要求电动巴士有更高功率。电动巴士充电可能需要数小时,对比氢能巴士十来分钟的加气时间要长。若要建立足够的充电设施来支援电动巴士及其他电动汽车的日常运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规划,尤其是上游的电网扩充。

  第三,电动巴士一般采用锂电池,其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电池的回收处理也是一个亟待妥善解决的环保议题。近年电动车电池出现过热着火的情况也引起大众关注。今年8月,美国发生了一宗涉及Tesla Semi电动货车的事故,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最近发布的初步报告显示,当时耗用了多达5万加仑的水经过长达15小时才能扑灭,并且还需要飞机空投阻燃剂,安全存在隐忧。

  除了电能,氢能也是未来新能源发展趋势,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有助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氢能汽车具有零排放、高效能、长续航能力、低噪音等优点,适合需要高电力功率及高续航能力的重型汽车,如巴士、重型卡车、冷藏车、环卫车等。尽管香港氢能巴士正处于技术开发和建设基础设施的阶段,但未来发展潜力可期,加上绿色航运带动,将来氢能船只也是大势所趋,氢能技术可于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应用。

  综上所述,香港引入新能源汽车,是迈向绿色交通的重要一步,虽然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但长远来看,其环保和节能的优势将有助于推动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氢能联盟创会荣誉顾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