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卖地因时制宜

2024-10-05 05:01: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发展局局长甯汉豪昨日宣布第三季(10月至12月)卖地计划,将以招标方式出售两幅地,一幅是位于大围的住宅用地,另一幅是位于洪水桥的工业用地,没有商业用地出售。目前卖地规模及相关收入都落后于今年预期目标,但这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在特区政府努力之下,现时香港不缺可供发展的土地,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但土地卖得如何视乎市场而定。过去一年来政府曾多次推地出售,可惜要么乏人问津,要么收到的标书低于底价,造成“流标”。现时整体楼市氛围不佳,录得亏本的成交时有所闻,发展商不急着入市,宁愿再等一等。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采取审慎策略,少推土地测试“水温”,可谓因时制宜。否则,若是无视现实推出大量土地却造成“流标”,只会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暂时不推商业用地也是合理安排。相比住宅单位仍是“刚需”,商业大楼明显供过于求,现时空置率高达14%甚至更高,接近15年新高。有测量师行预测,到2027年空置率将达到17%。就市场情况来看,部分指标性商用楼的成交价较高峰期已是“拦腰砍”。当市场氛围好转、存量逐渐被消化,才是重推商业用地的合适时机。

  香港经济正处在转型期,楼市受压不足为奇,但长远仍然看好,这从楼市跌而租金升的“倒挂”现象可见一斑。香港人口继续增长,特别是络绎来港的大批高端人才,其消费力也是高端的,一旦市场稳定下来,就会转租为买。近日股市狂飙,将加快准买家的入市步伐。正如市场人士指出,楼市相对股市有三至六个月滞后期,投资者在股市赚到钱后就会寻求稳定投资目标,楼市将因此受惠。

  其实不论金融市场表现如何,人总是要居住的,而且会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对特区政府来说,不管卖地是否顺利,平时都要做好拓土储地的基本功,待大市转向再推出,届时更可以卖个好价钱,充实库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