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有序告别㓥房

2024-10-14 05:01: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新一份施政报告即将在周三公布,预计房屋尤其是㓥房问题会是当中的重中之重。过去两年多来,特区政府以提速、提效、提质、提量为目标,多策并举推动问题的解决。但也要看到,㓥房问题不可能全面、立即消失,政府应制定清晰的时间表,有序、稳妥告别㓥房。

  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解决房屋土地问题。如今,已觅得足够土地满足未来十年所需建屋目标,政府正着力处理“㓥房”问题。

  一方面缩短轮候公屋时间,由高峰约6年,逐步向4.5年目标推进;今年上半年将有超过2000个单位提早落成;同时加大力度打击滥用公屋问题,至今已收回超过3000个单位。另一方面是加快“简约公屋”建设速度,首批约2100个单位将在明年首季落成,三年后建设3万个单位。同时还推出“社区客厅”计划等,这些都将有利于改善“㓥房”户居住环境,让他们早日上楼。

  而对于“㓥房”本身的问题,去年施政报告成立解决“㓥房”问题工作组,为“㓥房”居住环境设定最低标准,并提出具体的取缔方法等。工作组在9月份提出初步报告,行政长官听取意见后要求重新审视并进一步完善。

  “㓥房”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并非简单的“一刀切”可以解决,需要因应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㓥房”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消失,政府要有清晰明确的政策方向,还要有稳妥的时间表,不能“因快得慢”。正如有建议认为,政府应设立“㓥房登记制度”,由业主主动登记,再分类别、分阶段取缔,最重要是做好安置等配套工作。

  解决“㓥房”既要有决心,更要有务实科学举措。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表示,非常关注“㓥房”问题,强调处理目标不是只解决目前劣质的居住环境,而是要解决整个系统性问题。各界期待,新一份施政报告将有清晰可行性方案,让“㓥房”有序走入历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