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踏入2025年香港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要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推进改革创新,更加进取积极开拓新格局。
2025年首日,香港迎来好兆头——国产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执飞中国东方航空来往香港及上海虹桥的定期航班。这不仅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翻开了新篇章,也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香港将敞开胸怀拥抱新变化,以更加进取和积极的姿态开拓新格局,绘就政经民生各领域的崭新蓝图。
一年之计,开头最紧要。当下,香港正面临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如何接续2024年的良好势头,实现2025年的再次跨越,顺利推进香港迈向由治及兴,是社会各界的一道必答题,而且必须答好、答完整、答出新意。
首先,必须夯实“一国两制”根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表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香港回归祖国27年来,政治生态越发趋好,经济民生持续改善,根本原因是缘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只有“一国两制”才能确保香港安全稳定,充分展现独特优势,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桥梁角色,为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集中全社会能量推进发展
“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新的一年,香港必须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落实好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夯实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做好年底香港特区第八届立法会选举的相关工作,让“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运行更加顺畅和稳健。
其次,在改革求变中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正在进入大发展和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北部都会区的开发将是2025年的重中之重,其不仅是香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必由之路,更是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有力保障,特区上下必须摒弃观望心态,集中全社会能量积极推进,为香港开辟新的空间与可能。
除了擦亮传统的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金字招牌”外,香港还要积极因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认真识变、应变、求变,用好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定位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同时按照特区政府公布的多项发展蓝图,积极落实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新定位。只有深度改变因循守成的思维理念,全方位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香港才能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洪流中,完成自身的革新。
再次,着力改善民生,共创美好生活。本届特区政府始终将全社会特别是基层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在住房、交通、医疗、就业、扶贫等多方面回应市民所想所盼,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始终存在,政府赤字显著增加,民生领域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尤其应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化解深层次结构性矛盾,解决好广大民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事情,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正如行政长官李家超所指出的,简约公屋、社区客厅、中医院及取消强积金对冲等多项改善民生的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找准坐标发挥优势改革创新
新年总是寄托着美好的希望,但这份希望若要开花结果,仍需要精心栽培和浇灌。香港是750多万香港同胞的香港,也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香港,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环境下,香港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要清晰明确自身定位,在找准政治和经济坐标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以只争朝夕的姿态推进改革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够为“东方之珠”的繁荣辉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更大力量。
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旅港同乡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