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中美“2025计划”的强烈对比\杨华勇

2025-01-08 05:01: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朗普将于1月20日再度宣誓就任美国总统。这一事件得到全球的关注,尤其是在中美关系方面。熟悉的是持续的大国竞争,而陌生的是特朗普2.0的不确定性。全球都在屏息观望,看看特朗普这位贸易战的始作俑者是否会带来中美之间更激烈的对抗。

  2025年是“中国制造2025”盘点之年,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不变。媒体报道,“中国制造2025”中超过八成六的目标已经实现,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等更是远超预期,其中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更是让中国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2025年也是美国“2025计划”(Project 2025)启动年,美国保守派图谋借此“复兴”其意识形态,但能否如愿却不无疑问。两个“2025”塑造着中美的发展轨迹和竞争格局,为理解两国社会及中美竞争走向提供了线索。

  中国制造成就举世瞩目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2015年提出的十年计划,旨在将中国转型为制造强国。该计划涵盖了包括新能源汽车、机械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在内的十大关键领域。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和挑战,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美国“2025计划”则是由美国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提出的计划,旨在重塑美国联邦政府,并推动特朗普的政策议程。该计划包括缩小环境保护署的规模、限制移民、削减联邦资金等措施,目的是强化总统权力和推动保守派的社会愿景。这两个计划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制造业和政治体制上的不同战略,并将对未来的双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确实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多方面的打压,包括筑起关税壁垒和实施技术封杀。这些措施旨在遏制中国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但这一计划关乎国家发展的根本利益,我国从未停歇推进,并且在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方面不断稳步推进,取得了与世瞩目的成就。

  特朗普曾经自夸迫使中国放弃“中国制造2025”,但事实证明这一说法并不成立。尽管他在去年竞选期间采取对华态度强硬,但当选后其表现相对务实,显示出他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更多现实因素。

  如今看看中国制造2025,不仅大部分目标已经实现,更形成多钜阵的创新突破。新一代核电技术、高效燃煤发电技术、机械人、农业装备、生物製药、海洋工程等领域,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又例如一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中国企业自主设计制造的超导磁共振系统,降低患者到医院做核磁共振的费用;抗癌药物也反向进入美国及西方国家市场;无人机、自动播种机和生物技术的使用,翻转了耕地面积的限制。

  当然,受美国打压影响,计划内的一些目标未有实现,例如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的先进微影技术、洲际客机和卫星通信技术网络的先进光刻技术等在努力过程中,但中国已经实现了战略目标,这就是成为“制造强国”、“智造强国”。

  2024年最后一个星期中国的新型战机和舰艇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新型装备包括网传两款中国自主研发新型战机首飞,及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首艘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这些新型装备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展示了中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快速进步。这些先进军事装备,是中国整体实力大幅提升的有力证明,虽不在2025计划之内,但整体科技与制造实力,已让全世界看到。

  合作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中美之间的竞争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双方在不同领域各有优势和挑战。美国的“2025计划”如何弥合社会撕裂成为其最大的治理挑战。而“中国制造2025”则更注重长远战略的落实,并在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的同时,造福更广大的民众。“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2025计划”哪个更有战略意义,哪个更有现实意义,已不言而喻。合作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