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拜登政府针对TikTok发布的“不卖就禁”禁令,将于当地时间19日正式生效。与此同时,有数以十万计“流离失所”的“TikTok难民”转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形成了一场奇特的跨语言“赛博文化交流”。美国网民对小红书的追捧,用实际行动反映了美国TikTok禁令的不得人心,亦说明了美国反华政客如何鼓吹“去风险”、如何威吓对华脱钩,也终究阻挡不了两国人民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大趋势。动用再多政治手段阻隔民众交往,注定违背时代潮流,也是走向文明进步的对立面。
这波小红书“难民潮”事前可谓全无先兆,但几日时间内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影响力。短短一夜之间,小红书的用户图像便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来自美国的IP地址、众多陌生的欧美面孔、还有铺天盖地的外语……小红书从一个主要服务中国国内的社交媒体,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大型国际朋友圈。
好些人最初都以为这会引起中外网民的对抗,但出奇的是,这场网络文化交流非但没有演变成大规模的“对喷”,网民们反而在各种层面展开了有趣的交流。例如有内地网民上传英文功课,向美国网民“求救”;与此相对,也有外国网民上载自己的数学功课,向中国网民询问数学题目。
除了“你教我英语,我教你数学”一类的“学术交流”外,也有中国网民积极“整活”,例如要求外国网民先上载猫咪图片“交猫税(Cat Tax)”才能入驻;还有意大利市长因为创建了账号,而令留言区变成了“答问现场”;甚至连马斯克的母亲也被发现开设了账号,引来大量网民评论。交流之中更多的是一些触动情感的共鸣,例如有一位美国婆婆,就为网友的温馨留言而感动流泪;大量美国民众也为中国人民的友好而感动。
反映美国禁令不得人心
截至1月15日下午,小红书上“#English”的话题共有超过9万篇笔记、讨论量逾100万、浏览量更超过1.1亿;话题“#Math”也有超过5千篇笔记、讨论量逾5万、浏览量近1千万。而小红书亦一连多日登上美国苹果App Store下载量第一位。
犹记得美国政府当初以TikTok会“帮中国政府偷取美国用户资料”为由,要求其母公司字节跳动“要么将TikTok卖给美国,要么关门大吉”。但讽刺的是,如今大批“TikTok难民”转战的小红书,正是来自中国的社交平台,甚至有美国网民直言,“已被美国政府洗脑了”。美国网民们用脚投票,反映的正正是美国TikTok禁令的不得人心。
事实上,早前TikTok行政总裁周受资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时,就已经表明字节跳动作为国际企业,只受制于投资人和董事会,并提出“得克萨斯计划”,将TikTok美国用户的数据转移至美国甲骨文公司伺服器。美国对于TikTok“偷取资料”、“助中国监控”的指控,从一开始已经不成立。但一众美国反华政客“对人不对事”,或者说,有些人由始至终都抱持着“强盗思维”,目的只是要将TikTok据为己有。
不如说,一直号称信奉“新闻自由”的美国,国内传统媒体无不受到政府的严厉操控,美国人仿佛电影《真人Show》(内地译《楚门的世界》)一般,平日可以通过新闻看到什么样的信息,完全由政商界的少数精英决定。在昨日美国总统拜登的告别演说中,也直言权力和金钱正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美国正在形成寡头政治。这种自相矛盾的立场,除了揭示美国的虚伪外,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从这几天小红书的网民交流中可见,中美交流根本没有某些反华政客所形容的那么“充满阴谋”。即使两地网民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信奉不同的意识形态,甚至说着陌生的语言,但也完全阻挡不了双方进行友善而坦诚的真挚交流。从“上小红书问功课”,到工作、宠物、音乐、影视、游戏……网民之间的讨论范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反华政客在现实中越打压双方的往来,越禁止留学、投资等活动,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两地网民的沟通反而越显得热络。
合作交流是时代大趋势
这场“小红书建交”,某程度上可说是狠狠地掴了那些反华政客一巴掌。事实证明,中美人民不断加深合作交流,是时代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不是玩弄政治手段就能被阻挡,在现今世界局势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需要各国团结解决众多问题的情况下,国际间的民心相通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人类社会继续进步的必要之举。
作为国家最国际化的城市,香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香港拥有自由流通的资讯、中西结合的独特文化、港人亦大多精通两文三语、与欧美之间也有长期保留下来的联系网络。不管是在国际上说好中国故事和香港故事,还是为国家与海外国家牵线搭桥,提供一个深化合作的交流平台,香港都能有更大的作为。这是时代所需,也是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拥有的独特使命。
中国对于中美关系的立场一直十分明确: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多来往、多交流,不断深化互利合作。这几天以来的小红书现象,已经证明即使在政治上如何耍手段,即使众人来自截然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但一样可以携手建立友谊,双向奔赴促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