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诸种因素中,经济是关键,而供应链是经济运行的血脉。美国史丹福大学商学院讲座教授李效良,去年底在港大发表以“地缘政治及疫后供应链重整对内地与香港的影响”为题的主题演讲,指出现时肆虐全球的通胀,根本在于供应链断裂。
李教授表示,目前供应链的走向是由“时间刚刚好”(Just in Time,即零库存)走向“按情况而定”(Just in Case)。一种新常态已到来,就是供应链之再平衡及移动。“时间刚刚好+”成为主题:+代表“按情况而定”(即灵活变通),使企业可以进行更复杂的风险管理。当制造商由于缺乏必要零件而影响生产,再平衡便要开始。这时,制造商需面对此不寻常颠覆,改变现状,令到供应链能再度有效地运作。
协调控制“长鞭效应”
他认为,供应链不仅涉及生产,还包括创新和设计。在当今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中,“产品DNA”的概念(即产品原产地)至关重要。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转变和重置平衡,企业迎来三大主要机遇:
(1)重新设计全球供应链,包括“中国+1”或“中国+N”:设计要“度身订造”,供应链不单包括制造,而亦包括创新设计──主导者为供应链建筑师。
(2)供应链的多样性需要完美的协调及控制“长鞭效应”:以透明度(信息共享)及中央控制塔抵销长鞭效应,并将供应链的三个流向(信息、物料/服务及融资)同时化,而上乘的技术永远是基础──主导者为情报控制站。
(3)供应链向新兴经济体扩展而不离弃可持续性的方向:包括微笑曲线及对社区价值的贡献。微笑曲线涵盖供应链设计(概念/研发、品牌及设计)、生产(制造)及需求链(批发、推广及销售/售后服务),取得价值以概念/研发及销售/售后服务阶为最高,而以制造/售后为最低,形成一条曲线。负责任的微笑曲线以减少废料及伤害,及以完善生态系统来创造价值──主导者为社会创新者。
建立企业间及投资合作机制
李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宗旨在提高亚洲的连接性、协调沿线国家的发展策略及建立企业间及投资的合作机制。
我国现时正朝着这个方向迈进。“链接世界,共创未来”是去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主题,我国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稳定畅通打造重要国际公共平台,致力于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接、产学研协同、中外企业互动,助力各国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供应链。
国家亦明白供应链稳定及安全的重要性。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美国极限施压中国科技企业的情况下,只有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保障产业安全,以及在遭受外部冲击后可以较快自我调整。我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包括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包括41个工业大类),为全球供应链的顺畅运行提供保障。
笔者认为,只有国与国之间加强和平合作,平等互惠,才能使全球供应链重整得更为畅通,抑制现时威胁人类福祉的通胀。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可在全球供应链重整的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
资深银行家、理大工商管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