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读者来稿/拓展在岸人民币业务壮大总部经济\沈可为

2025-01-23 05:01:5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总部经济是香港经济的一个新亮点。这是一个有远大眼光的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要有多种因素配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备有完善法律制度、人员资金自由进出、商业运作规则与国际规则接轨等优势,且不征收股息、利息及资本增值税。加上,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占跨国企业总部进驻之利。然而,据研究显示,截至2023年底,香港拥有企业总部1336家,只及新加坡的三成,内地龙头企业在港设立总部的还不多。因此,香港在这方面尚待努力。

  目前,上海和香港的人民币业务分别扮演“在岸”和“离岸”的角色,取长补短,相互协同发展。在岸人民币(CNY)指仅在内地境内交易的人民币,离岸人民币(CNH)指在内地以外(含港澳)交易的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是交易双方均为非内地居民/企业,而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可以供持有人民币的境外企业在这个市场融通资金、进行交易。

  延伸连接离岸在岸方式

  香港是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香港有一流的货币结算系统,可涵盖国际上外汇、债券、贸易融资等交易的实时清算。如今,人民币资金池已超过1万亿元,只占香港存款总额2.2万亿美元(2024年9月末数字)的一小部分。再者,离岸人民币在内地使用也像外币一样受到外汇管理法规限制。倘若一家内地企业或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因为连接不到在岸人民币市场而无法发挥总部必备的筹集、调度、投放资金的司库中心功能,只可以作为内地业务境外前哨站,作用有限。

  现时已有渠道汲取香港的离岸人民币用于内地项目。

  去年3月,财政部在香港特区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4年首期120亿元人民币国债,受到全球投资者踊跃认购,包括超主权机构、商业化银行和基全等,认购倍数达3.16倍,彰显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发行国债取得的离岸人民币资金,主要是用于完善及拓展内地的基础设施。

  另一项目是点心债。点心债是指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行的以人民币计算债券,香港乃主要发行地。去年9月,广东省政府在香港发行50亿元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是广东首次透过香港的融资平台发债。广东省发行的点心债,其中两年期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广州市南沙项目;三年期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珠三角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五年期债券则属绿色债券。

  这种连接离岸人民币和在岸市场的方式,可以作进一步研究如何从政府延伸到企业。

  例如香港三大发钞银行(中银香港、汇丰和渣打)可以同其在内地的分支机构一样,在香港提供人民币到内地的在岸市场,如将在港汲取的离岸人民币放借给在香港设点的企业到内地运营及投资,这样便有利香港吸引内地或跨国企业来港设点。如此一来,它们就可以在香港设立总部,通过香港金融市场联通离岸人民币和在岸人民币,从而将其在内地市场经营所需的财务管理及司库功能,纳入香港总部的架构之中。

  可喜的是,香港朝着这一方向迈进。近期已有在岸人民币和香港市场联通的实例。去年5月,香港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启动香港个人跨境使用电子人民币的试点,以便香港居民可以通过此计划购买在内地使用电子在岸人民币。另一方面,去年7月起,中银香港和一家个人护理产品连锁店合作,进一步拓展香港数字人民币收款服务。这样一来,内地旅客便可用电子人民币在港消费,而商户亦可收取人民币付款而毋须承担汇率风险,大家都有好处。

  先以湾区内地城市为试点

  倘若香港金管局能争取达成协议,定出计划有序地将香港的在岸人民币业务从个人延伸至企业,在港的内地和外资公司便可以从香港的总部管理其在内地市场的人民币业务和财务,那么将为香港的总部经济添砖加瓦,增强香港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为审慎起见,可先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作为试点,亦要规定当地的企业从香港所取得的离岸人民币资金只能在内地使用,以消除监管机构对资金外流的疑虑。此方面的风险宜通过香港和内地合作,设立从资讯透明到资本跟踪的机制,以利监察。

  资深银行家、理大工商管理博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