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乡议局主席刘业强昨在车公庙为香港求得24号中签,籤文曰:“生前不作亏心事,只为贪心惹是非;若得贵人相勉力,莫教枉费用心机。”虽然只是中签,但籤文仍然含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现时正处于“一国两制”新阶段的香港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务实有为,一步步推动改革创新,同时要抓紧机遇,善用香港优势,开创发展新篇章。
现时香港面对内外环境的各种挑战,由许多人关心的财赤,到产业结构、房屋、教育、医疗、养老……甚至是国际上的政治角力和经济情况,都无可避免对香港构成一定影响。各种问题千头万绪,但可以肯定的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透过务实而脚踏实地的努力,花费长时间逐步解决。
事实上,近年特区政府在面对这些“老大难”问题时,已经推出了不少积极有为的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在房屋问题上,政府以各种形式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加强打击滥用公屋行动,并使公屋轮候时间缩短至5.3年。同时提出以立法方式规管“简朴房”,争取尽快取缔劣质“㓥房”、笼屋等不适切居所问题。
在医疗方面,特区政府亦公布了《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明确提出在全港各区增设社区健康中心,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基层医疗服务,减轻公营医院压力。亦致力推动中医药发展,预计今年内启用香港中医医院,为中医服务提供更专业的平台之余,也促进中西医深度融合,为市民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医疗服务。
善用优势用好惠港政策
而对于产业结构问题,政府也明显意识到要有更长远和突破性的发展蓝图,未来随着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河套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香港园区等重点建设一一落成,香港将有更坚实的基础在创新产业上加大发展力度。与此同时,去年公布的《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也重塑了香港旅游业、文艺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
现时香港不少政策都已经有了大方向,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确保各方面的改革能以务实形式进行并落到实处。籤文中的下半段,提到香港需要有“贵人相勉力”,香港的“贵人”是谁?或者换个方式,“贵人”所喻,其实就是香港拥有和可以利用的优势,亦即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祖国是最强大的后盾。中央惠港政策举措不断,从扩大“个人游”城市范围、简化赴港旅游签证、提高内地居民赴港购物免税额度、恢复和扩大深圳居民“一签多行”等等,都在重要时间为香港带来重大利好,充分展现出“香港有求、祖国必应”。
香港未来要踏入发展新阶段,把握国家机遇、用好惠港政策始终是关键所在。比如前文提到的新田科技城、河套深港创新科技合作区,都涉及与内地科研团队的合作,结合香港的基础科研实力与内地的成果应用能力,形成成熟的创科生态链。甚至是医疗服务上,特区政府也开始寻求跨境合作,例如扩大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两地“药械通”政策等,都为香港解决经济民生问题提供新思路、新空间。
第二,发挥独特优势,不断吸引海内外不同人才。一切的改革和创新,往往都离不开人才,香港长期以来的成功,也离不开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近年政府推出的“高才通”计划,更吸引了30多万份申请,其中20多万人已获批,10多万人已抵港。去年英国桌球大师奥苏利云、卓林普也先后落户香港,为香港体坛带来了强大活力。
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的“抢人才”政策卓有成效,但仍需要不断加以优化,让人才来源更多元化,争取更多海外人才企业落户。奥苏利云、卓林普的例子已经说明,喜欢并且愿意在香港工作生活的海外高端人才大有人在。尤其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这个新定位,香港必须要广纳海内外英才,持续完善配套服务,才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动能,支撑未来发展所需。
第三,加强“内联外通”,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香港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多次强调“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泛拓展国际联系,提升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并提出要打造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的桥头堡、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香港一方面固然要保持普通法制度,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但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其实便是要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内联”与“外通”两者互为表里,当香港越融入于国家的发展,我们作为中外桥梁的角色就会更加凸显,“走出去、引进来”的功能也会越发强大,越能够吸引外来投资者或人才的目光,从而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大展身手。
踏入新一年,香港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就正如蛇代表着灵活、蜕变、新生,识变应变求变就香港未来发展的最大关键,以积极求变的思维,应对复杂的国际政经形势,抓紧新时代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