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参考外国经验 从机制入手提高防骗意识\吴杰庄

2025-02-07 05:01: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本港警方去年共录得318宗涉及内地学生的电话骗案,骗款总额高达2.3亿元。香港大学早前向学生发出电邮,指出近月有超过60名港大学生堕电话诈骗案,损失超过6000万元;港大一名内地女学生据报亦堕电话诈骗陷阱,被假冒内地电讯商及官员骗去约920万元,警方正调查案件。

  为防止内地学生来港后堕入骗案,警方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要求有意来港就读的内地生须先填防骗问卷才可发签注。而香港大学亦继理大之后,要求学生填写防骗问卷以提高防骗意识及警觉性,否则可能无法进入图书馆和学习空间“智华馆”。特区政府重申,在学生申请签注时会提供防骗资讯,例如诈骗手法等,但强调不会因为没有填写防骗问卷而不发签注,两者不会挂钩。

  据警方的资料显示,去年首11个月本港的骗案数字虽然按年上升8.7%,但升幅已较前两年的四成半至四成八大幅下降,然而内地学生被诈骗的金额惊人,当局及大学方面的做法积极。而警方分析亦指出,近年有不少受骗的内地来港大学生,其中八成是第一年来港读书的学生,部分在开学前已经受骗,原因是他们仍未熟悉香港的环境。

  警务处处长萧泽颐早前指出,年前有一名到港升学的内地学生被骗走200万元后感到内疚,最终轻生。他并引述这名学生的父亲表示,希望案件能唤起社会各界对学生的保护和关爱,呼吁社会各界推出实质、有力的措施和手段,保障来港学习和生活的学生,免遭诈骗分子伤害。而事实上,警方已在各大院校推出防骗宣传,包括在校园,甚至洗手间内张贴防骗海报,但部分学生仍未留意相关信息,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不会受骗。

  当局和大学方面向来港学生发出防骗问卷,是积极的做法之一,但问卷内容应较为深入而不应只属初阶般的提点意见,其实内地不少防骗问题库,会列举某些案情做选择,问题会“入肉”一点。此外,诈骗案往往涉及金融系统、电讯营运商及社交媒体,本港可以参考先进国家的做法,由涉及诈骗过程的相关单位或部门,与苦主共同分担责任损失。

  澳洲亦是饱受电骗蹂躏的国家,据澳洲竞争及消费者公署旗下的骗案举报中心公布,2024年举报的诈骗案有249448宗;受害者的损失金额总值超过3.187亿澳元。澳洲政府早前宣布,将在两年内投入1470万元,扩大澳洲金融业投诉管理局的角色,打击诈骗。而政府也将为“诈骗受害者就寻求赔偿建立明确的独立途径”,银行和社交媒体平台可能要被强制向诈骗案受害者赔偿。

  研立法强化企业防骗责任

  当地政府研拟的立法方向,是诈骗受害者将能够透过澳洲金融业投诉管理局的独立途径,寻求经济赔偿,这表示了个别大型社交平台和银行,如果未能采取足够的保护措施来防止诈骗,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澳洲联邦政府曾表示,社交媒体公司目前“几乎不可能”为受害者提供补救。

  据其表示,如果诈骗受害者无法透过内部解决纠纷,并达成满意结果,他们将能够透过一个独立途径寻求赔偿。助理财长兼金融服务部长钟斯表示,企业要必须采取高标准的防止诈骗措施,以切断诈骗者针对澳洲人的诈骗手段,“诈骗受害者将有明确的补偿途径”。

  外地对诈骗案受害者的支援做法可作为本港的参考,但即使诈骗案受害者将来会有获得损失补偿的途径,整个补偿过程必定会十分漫长,而且补偿额相信亦只会是占损失总额的一个极小部分。因此,遏止电骗的最基本方法,仍然是要以教育为主。不管是本港市民或新来港的内地学生,提高防骗意识,是唯一的自保方法。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