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时不我待,创新只争朝夕。2月8日至10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和盐田港进行调研。夏主任的调研引起香港社会的高度关注,对于推动香港改革创新,加快融入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意义。行政长官李家超自哈尔滨外访回港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总结夏主任的指导和意见,从思想上和具体项目上向管治班子作出要求。各界相信,进一步改革破局,全力推动各主要项目,香港一定能在复杂的发展形势中,稳步向前、再创高峰。
中央高度重视香港的发展。习主席去年底在澳门发表重要讲话,为港澳未来发展指引方向。夏宝龙主任在过去一段时间多次会见香港特区官员和商界领袖,表达“必须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和“识变、应变、求变”的殷切期许。在今次南下行程中,夏宝龙主任明确要求“加快改革促兴”。以改革促发展,是新时代香港实现创新突破的主旋律。
此次夏宝龙主任调研主要放在横琴、前海、河套三个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上,足以体现中央对香港发展的要求和期望。事实上,与发展形势相比,香港在融入大湾区的步伐和成效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客观而言,内地城市在合作平台建设方面已快人一步。以河套“一区两园”为例,当深圳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大量企业和人员纷纷进驻之际,香港园区内不少还是荒地,最先落成的三栋大厦最快今年才能推出。加快基础建设的“硬联通”、规则机制的“软联通”、两地居民的“心联通”是当务之急,需要真抓实干,争分夺秒。
香港发展面临各种挑战,既有来自于外部政经形势动荡之故,也有来自于内部各种掣肘。外部形势无法控制,唯有从自身做起。过去几年来,特区政府已经展现了积极努力,亦已获得实质性成效,值得肯定。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社会仍然面对一些制约,例如对于改革的信心不够,寻求突破的动力不足,创新的能效不佳等等。要克服就要从思想上突破、在行动上提效。
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一回香港,就立即召开会议,这体现了他对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对推进发展的强烈要求。他在会上提出,管治团队要从思想上作出突破。一是进一步改革破局,要打破固有思想,在各领域寻求突破;二是牢记时不我待的紧迫性,持续“提速、提量、提质、提效”。
大湾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重大依托,也是香港提升发展动能的关键所在。要加快融入大湾区,就要改变被动的思想,更加积极主动推进各项改革。尤其要用好“两制”之利。共建大湾区需要突破三地法律、行政、标准的差异,加快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是关键。内地城市的强项在于低成本、高产出,而香港的优势在管理,大家各擅胜场,正好取长补短。在大湾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哪一“制”有利,就用哪一“制”;谁的方法管用,就用谁的方法。积极和主动与大湾区城市联动合作,推动湾区一体化发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开拓新兴市场。
而在重点项目方面,李家超提出五方面要求,包括北部都会区建设要简化程序,更好把政府、市场、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尽快让首批产业进驻;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要以创造创新推进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便利园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并要强化航运和港口发展、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贸易中心地位等等。这五方面要求,清晰明确,体现了全力以赴的态度。
识变应变求变谋变
今年1月9日,夏宝龙主任在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上指出,希望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牢记嘱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更好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加强港澳两地互学互鉴、交流合作,不断打开香港、澳门发展新天地。
当前香港处在一个国际变局与国家发展的交汇点上,识变、应变、求变、谋变才能把握主动。特区政府展示了改革、创新和破局的决心,社会各界也要与政府同信念共行动,推动香港突破发展桎梏,把握住历史机遇,在变化的形势中迈步前进,再创发展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