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表示,过去两个财政年度出现的赤字属周期性,主要是由于疫情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引起,并指对未来几年恢复收支平衡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是否已陷入结构性财赤。笔者认为,无论是周期性还是结构性,开源节流都是必要之举,香港要强化发展动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支持,未来更应坚定推动“盛事经济”。
新一年度财政预算案即将于本月底公布。新民党于1月15日会见了财政司司长并提交新民党2025/26年度的预算案建议书。我们提出了十六项建议,主要集中于稳定楼市及刺激楼市股市、开拓收入来源、压缩公共开支和促进经济发展四个范畴。我持续关注文娱及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认为将香港打造为“国际盛事之都”,不仅能提升香港的国际声誉与软实力,还能透过吸引人流振兴周边的酒店、餐饮和零售业,有助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因此提出了多项有关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建议。
展示国际金融创科中心魅力
香港一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会展之都,每年举办的世界级活动吸引非同凡响的专家、顶尖人物参与。其中,已举办多年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及“亚洲临床药学大会”等更已在国际间树立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举办大型国际会议不仅能带动航空、酒店和高端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还能鼓励跨国企业的高管和投资者亲自访港,了解香港的真实情况,深掘商机,鼓励国际资金流入。近年,新加坡、澳门、东京等邻近地方亦积极投入资源举办高水准国际会展活动,区域竞争白热化,香港流失了一些重要会议至邻近地区,今后必须加把劲。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兴起,内地人工智能企业开发的DeepSeek(深度求索)更是引起全球科技界的轰动。若香港能把握这一机遇,积极举办更多以探索人工智慧、Web3、稳定币及去中心化金融等科技创新主题的国际峰会,并发挥内联外通的桥梁作用,邀请内地及海外创科企业的领袖和专家来港分析当前发展趋势,相信可吸引全球行业精英的积极参与。香港正需要这类高端、具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借此展示作为国际金融及创科中心的魅力,讲好香港故事,增强香港的优势。期望特区政府与业界紧密合作,积极引进以往流失或从未在港举办的盛事,增添人流和新商机,提升大型国际会议及盛事的经济价值。
体育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除了商业赞助、门票收益以及相关的赛事运动商品,还能促进周边产业的发展。启德体育园将于3月正式投入使用,日前顺利举行开幕前最后一次演练,不少参与测试的市民均对场地设施予以正面评价,并对场内气氛赞不绝口。第十五届全运会亦将于今年11月在粤港澳三地举行,其中香港承办了剑击等八个竞赛项目。
更好发挥启德体育园功能
笔者认为,若香港能够汲取全运会和以往举办大型体育活动的经验,往后持续完善周边配套,有力将启德体育园打造为世界级文娱体育场地,开拓香港的体育旅游经济新格局,为香港打造成国际演艺之都提供重要助力。
随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及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特区政府可主动与中央政府商讨,研究争取在2027年与大湾区城市共同举办首届“一带一路”运动会,贡献“一带一路”的建设。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及与“一带一路”城市合作举办运动会,将对本港经济及旅游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且有助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与声誉。更重要的是,相关政策能够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符合国家的发展大局,加快“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需深化改革,多管齐下,加大开源措施。新民党提出多项刺激本地股市及楼市的建议,期望在短期内刺激香港的消费,增强业界信心。中长期措施同样至关重要,除了巩固传统产业,还需及早建立新兴产业。只要特区政府善用香港的独特优势,抓住国家为香港提供的各种资源及惠港政策,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供切实的开源节流措施及相关的时间表,香港必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新民党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