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为一己私利罢驶 对业界有害无利\卓 铭

2025-02-18 05:01: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正当特区政府宣布年内正式公布规管网约车平台的立法方案之际,有报道指香港无线电的士联谊会主席黄羽庭计划发起“工业行动”,要求当局须即时禁止“白牌车”平台运作,否则将发动罢驶。这种为一己私利罔顾公众、罔顾业界利益的做法,不但扭转不了网约车进入市场的大趋势,更只会加深市民对业界的负面印象。香港的士业要进一步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有改革的勇气,共同探讨的士与网约车共存的方法,在公平竞争之下,才能提升服务质素。

  罢驶影响前线司机生计

  据近日媒体透露的相关文件,香港无线电的士联谊会日前去信行政长官及运输署,要求当局即时停止“白牌车”平台运作,又称如明天前没有收到正面回复,将有进一步行动,包括于下月开始“暂停载客服务”不少于5天,更扬言将大量的士牌交还政府,暂停银行按揭供款,“由政府埋单”。该会主席黄羽庭昨日接受传媒访问时,又形容的士车主是合情、合法、合理地做生意,并不满政府接连“纵容”内地、新加坡平台加入“白牌车”市场,在无能为力下只能靠罢驶争取权益。

  任何行业争取权益都是无可厚非之事,但黄羽庭所言与所做的事,究竟是代表了的士业界的广泛诉求和利益,还是只为一己私利?实际上,这次罢驶行动从消息传开后,不但得不到公众的同情,就算是业界内部也看不见多少支持。例如的士小巴商总会、的士司机从业员总会就先后表明不支持相关行动;也有前线的士司机忧心罢驶只会进一步影响生计,并批评黄羽庭“一言堂”。

  自从Uber第一天进入香港开始,的士业界就不时发起抗议行动,说辞大多是网约车影响了的士的合法权益,但背后却有许多的士牌主是因为害怕车牌跌价,无法再像以往一样简单获利,而抗拒网约车加入市场。

  再者,若然认为全面禁止网约车进入本港市场,就会自动扭转现时市民对的士行业的所有不满,也完全是一厢情愿。近年来网约车之所以受到不少港人的追捧,究其原由还是因为相对的士而言,网约车不但价钱更便宜、司机服务态度更好,而且有效运用电子化,可以透过应用程式方便乘客支付车资和寻回失物。对比现时本港的士仍鲜见电子支付系统,多间网约车平台先后进驻香港,明显是市民“用脚投票”的结果,也是点对点交通的大趋势。即使的士业界罢驶,也正如许多网民开玩笑谓,最后只是“益咗网约车”。

  开放网约车市场是大趋势

  诚然,当局多年以来没有就规管网约车订立法例,的确变相导致市场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但这不等于当局对业界和市民利益无动于衷。相反,个别的士业界人士企图用极端手段要挟政府,不但达不到目的,也是置诸多前线的士司机于不义,令公众产生整个的士业界都是抗拒改变和不思进取的印象。

  如今政府正研究立法规管网约车平台,正是的士业界积极参与讨论的大好机会,“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探讨的士和网约车共同合法经营的有效方法,才最符合的士业界和香港社会的整体利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