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及物流局昨日举行的士车队启动礼,预计首队的士车队3月底开始营运,其余会陆续投入服务。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表示,的士车队启动礼是的士业界的重要里程碑,有助推动优质服务,智慧出行。
香港的士的服务质素一直为社会所关注。交通咨询委员会在2023年共接获11452宗关于的士服务的投诉,对比前一年上升近51%。现时政府与业界推动向车队模式转型,无疑是提升业界服务质素的重要一步。然而,市民更关心的是,香港的“点对点”交通是否可以让的士和网约车共存,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实现多赢?
个别网约车平台进军香港超过10年,平均每个月有100万宗接载服务,显示出市场对服务需求的存在。而且相比全港的士数量只有18163辆,更说明市场足够容纳网约车消化这如此巨大的运载量。Uber、高德打车、滴滴出行以及TADA等多个国内外网约车平台先后进军香港市场,已成为部分有消费力乘客的出行之选。但规管网约车平台的立法工作至今仍处于在咨询阶段,市面上出现载客取酬的非法“白牌车”,除引起的士业界严重不满外,更造成现今市场失序、有法不依的局面。
政府一再强调,根据现行法例,任何人士或机构如欲安排私家车作出租或取酬方式载客,有关车辆必须根据《道路交通条例》的规定,领有有效的出租汽车许可证,政府亦于2023年底提高非法出租或取酬载客罪行的罚则,但在执法取证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现有法例。有关部门表示,参考过世界多个城市规管网约车平台的经验,指出深圳、新加坡、伦敦、堪培拉及多伦多等城市未有限制平台公司的数目,日本则只接受的士公司申请营运网约车服务。
以深圳的网约车与的士共存营运的情况来看,两者不单没有冲突,更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深圳的士总数约为1.8万辆,营运牌照由2021年起无偿批出,有效期5年,至于网约出租车行业同样由深圳市公共交通管理局监管,网约车司机同样需取得《深圳市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也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至今深圳市已有27间网约车平台获发出经营许可证,已核发《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12.68万张,已核发《深圳市出租汽车驾驶员证》逾34万张。
运输署承诺今年内会提出规管网约车平台的立法架构,当中包括规管网约车司机的资格等,网约车及司机必须符合香港现行法例要求,固然是立法必不可或缺的条件。现时当局面对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订立出有别于传统永久拥有的士牌的出租汽车许可证制度,以适应时代的变迁,改革香港现时的点对点交通服务市场营运模式。除了立法工作,这更需要当局预先布局,作好长远规划,应对未来物联网、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等等新技术和新出行方式的出现。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