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赖清德日前宣布将提高岛内防务预算,并考虑向美方购买武器,以期获得特朗普政府的所谓支持、在“倚美谋独”死路上狂奔之时,美国有评论指出,若中美在台海开战,美国将要付出高昂代价。美国《纽约时报》更称,特朗普2.0为台美关系注入变量,台湾可能终将被美抛弃。其实,根本用不着讨论台湾沦为美国“弃子”的可能性,因为台湾沦为美国“弃子”只是时间问题。
2月25日,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网站刊发了一篇题为《台湾执念:美国的战略不应押注于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的评论文章。文章作者分析了若中美在台海开战,美国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台湾的命运让美国决策者夜不能寐,一旦中国大陆武力攻台将使美国面临史上最严峻外交政策抉择之一。若放任不管,将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和信誉带来新挑战,但若介入,将付出大国间自1945年以来首次直接发生武装冲突的代价。核武器和网络武器恐使局势恶化,给美国本土带来毁灭性打击,对美国而言,这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文章在炒作渲染的同时,认为“美国没有必要一定要为台湾而战”,并透露出美国的矛盾心理,即:一旦中国大陆“武统”台湾,美国将在军事、经济和声誉上遭受重大挫折。“让该地区其他国家靠向中国”。随后,作者又自我安慰认为,印度和日本是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两大“基石合作伙伴”,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敌意历史”,往往会对中国作出“有力回应”。
作者站在美国立场,对中美发生冲突的后果分析得还是比较“到位”: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客,尤其是国会中的政客,纷纷推动一系列敌对政策,营造了对中国的敌对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总统和国会更可能倾向于所谓“武力保卫台湾”,但美国人必须了解与中国发生冲突的真正代价──成千上万甚至数十万美国士兵死亡、可能引发动用核武器的风险、比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更严重的经济衰退,以及日常生活的严重混乱。
文章作者认为,美国官员在讨论与中国竞争时,还应强调美国也可以与中国共存的重要性。这样做,将传达出华盛顿愿意建立稳定的互动模式、限制安全竞争以及合作解决全球问题的意愿。同时,作者认为特朗普政府应当更进一步,避免灾难性思维,包括必须向公众传达,如果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并不会对美国构成无法估量的更大挑战。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理解为“美国没有必要一定要为台湾而战”,这与其标题是一致的。
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前,数度针对台湾安全议题提出“保护费”一说,还曾喊话台湾要求其将防务预算提高到GDP的10%,并称“台湾偷走美国芯片生意”。对此,铁了心要“倚美谋独”的赖清德,在2月14日召开安全会议时宣布,将优先编列特别预算,让防务预算达到GDP的3%以上。
而最近外媒透露,台湾正考虑向美购买百亿美元的军备,希望在面对所谓“大陆军事施压”时,能获得特朗普政府“支持”,并透露“台湾正与华府洽谈中”,具体将涵盖岸防巡航导弹以及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的火箭。
民进党当局时常标榜“美台关系坚如磐石”,但心里未必不清楚所谓的“坚如磐石”只是一厢情愿。特别是特朗普上任后,乌克兰政策出现大转变,加剧台湾对美国的疑虑,忧心台湾随时“步乌克兰后尘”。为此,民进党当局只能通过多交“保护费”向主子表忠心。然而,美国主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断向美输送利益,但仍然满足不了美国的欲望,甚至特朗普直接喊话台湾,要求其将防务预算提高到GDP的10%,以便有更多的钱去买美国的武器。
有意思的是,《外交事务》的文章也认为,“为了获得美国提供的最大援助,台湾必须将其防务开支从目前占GDP的约 2.5%增加至2030年的至少4%。”并声称以色列的军事实力远超其他对手,但其防务开支仍约占GDP的5%,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有北约的安全保障,但军费占比也达到其GDP的4%。说到底,还是鼓吹台湾多买美国的武器。
可笑的是,文章作者深知美国不必有“台湾执念症”,因而美国的战略不应押注于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美国总统避免与中国开战,才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事。那台湾怎么办呢?作者指出台湾“可透过军售与训练,提升自主防御能力”,而不要“全盘仰赖美军介入”。
这些话的潜台词中,民进党当局不会不明白:美国的武器你们是要买的,但别指望美国会出兵去保护你们!所谓“美台关系坚如磐石”,纯属民进党当局的臆想。其实,尽管近些年来美国高层时不时透出所谓“保卫台湾”的承诺,其真实目的无非是展示一下美国的强硬态度,通过暗示中美可能爆发冲突来吓阻中国。但美国高层心里很清楚,崛起的中国并不是吓大的,相反,一旦中美爆发冲突,美国并不能占到什么便宜,历史教训值得记取,更何况中国已今非昔比。既如此,台湾由“棋子”成“弃子”只是时间问题,赖清德当局应好自为之。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