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大事,让我们更能准确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甚具前瞻性的擘画。今年也不例外。对于亟需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香港来说,今年两会传来的信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我想把自己一些领会和看法与大家分享,希望与各界同心协力,一起为国家及香港的建设尽点言责。
第一,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今年的成绩单分外令人感动,因为这是在美西方个别国家大力打压、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的“亮丽成绩单”。过去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国务院总理李强以“稳”及“进”两字来论述当前的经济形势。他说,“稳”的态势巩固延续,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稳步扩大;“进”的步伐坚实有力。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有新进展。例如,包括了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信息传输软体和资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4%等等。在面对美西方不断对中国实施各种各样的无理打压下,上述骄人成绩令人倍感难能可贵。
正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态势仍然良好,所以尽管在可预见的未来,香港仍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总体形势还是向好的。诚如李强总理所言,“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香港必须继续强化自身的竞争力、服务国家之所需,尽快提升香港的经济实力。正因如此,如何把握国家发展的机遇,便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抓住“AI+”广泛应用的机遇
第二,政府工作报告其实已为香港提示了重要的着力点。在擘画来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10个关键点,其中第二点有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大方向,很值得正勠力发展新产业的香港留意。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纲领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一点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这包括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第二点是,“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援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人工智能(AI)的新科技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上,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生产力。
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科研实力雄厚。今年1月,内地科创企业DeepSeek推出其开源(Open Source)推理模型DeepSeek-R1,便以低成本、高效能击倒美国OpenAI最新的模型“01”,震惊全球,令人刮目相看。其实,香港在这方面的发展一点都不逊色。内地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如商汤、思谋、第四范式等都源自香港。行业中的一些海内外龙头企业如百度、汉森机器人、思科、科大讯飞等,亦已相继来港设立国际或地区总部,令香港的人工智能生态圈得以快速形成中。此外,由特区政府出资,并由香港科技大学牵头的“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简称HKGAI),早已拥有了全亚洲大学里数一数二的运算能力;而且在2024年的QS全球大学排名榜里,港科大的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课程已跻身全球大学的第十位,是全国的首位。
尽快兴建创新型医学院
同一时间,香港拥有优秀的医疗体系,其医疗水平早已比肩全球最先进水平。香港人的高寿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既然人工智能的能手与世界级的大国手都已云集香江,现时只欠东风把这些强强组合汇聚于同一点上,便可为国家和香港缔造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国际级医疗创新枢纽。而一所打从第一天便拥抱科技的创新型医学院正是我们所欠的东风。现届特区政府一再强调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故此我很有信心他们一定会抓着这个能让科技与医学双结合的重要历史机遇。
每念及这个秀丽的前景,我都会感到兴奋,因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体系下,香港既能掌握国际人工智能和医学领域最新成果,并且拥有人口基数巨大的医学需求以及病例样本人群众多的优势。而后者正是全球药企梦寐以求的东西,放眼全球都是极为少见的。
因此,我建议国家相关部委及特区政府有关部门,一同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在香港尽快兴建一所创新型的医学院,打造人工智能时代国际医学创新研究制高点,吸引和争抢全球医学精英,以实现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把香港打造成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大谋略。这对迅速提升我国病理研究、开发新药和精准医疗等方面的水准,进而掌握中美博弈主动权,争取国际卫生健康领域话语权,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若能至此,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盼望香港能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新赛道”便不难实现了,香港作为中央心中的“钻石”,也会因此而更璀璨光芒。
医管局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