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擘画香港国际交往合作新局面\陈成炉

2025-03-10 05:01:5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香港、澳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这一表述成为涉港澳部分的新亮点,它对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四条原则之一的“发挥独特优势、强化内联外通”做了进一步阐述和强化,充分展现了中央对香港“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的认可与肯定,更对香港未来如何更好发挥对外交往优势作出明确要求。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深刻领会这一表述的现实内涵,更加主动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以“硬联通”和“软沟通”的结合,回应中央对香港的高度期许。

  较此前两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和“巩固竞争优势”的表述更进一步,“深化国际交往合作”凸显了时代背景下中央对香港战略定位和功能的最新安排。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和香港都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也需要香港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事实上,无论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还是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南方合作,香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特优势,未来可以充分发挥其平台和枢纽功能,在“一国两制”基础上有效运用自身在国际上长期积累的资源,为国家对外交往合作承担相应责任和使命。

  夯实“硬联通”加强“软沟通”

  任务明确后,香港需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从多维度推进相关工作,尤其应注意把握传统与新拓、政府与民间的两对关系,在“一国两制”的宏观框架下夯实“硬联通”、加强“软沟通”,擘画香港国际交往合作新局面。

  首先,香港要充分依靠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以及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等“金字招牌”,进一步扩大传统优势领域与国际的“硬联通”,最大程度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如利用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强资本领域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功能,推动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同时,更多吸引外国优质项目和资金来港,同时以金融盛事活动为契机在香港汇聚海内外精英洽谈合作,还可推动人民币离岸市场多元化服务国家金融开放需求;依托国际仲裁中心地位,善用香港中英双语普通法制度,通过推广香港的法律仲裁服务建立国际争议调解与风险管理平台,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国际影响力。

  其次,香港要持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利用“民间外交”等方式在“软沟通”上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与往来,让香港的国际影响力触角更多、范围更广、意涵更深。如结合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定位打造国际科研枢纽,吸引全球顶尖实验室设立分支机构,参与制定数字经济国际标准等工作;加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设,深化与海外高校合作,推动香港高校与国际顶尖机构共建联合学位项目,优化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吸引更多领域的国际专家和人才;深度参与多边机制,在国际组织中积极发声,参与全球治理与规则制定,通过文化、体育、教育、智库等领域的对外交往合作,尤其是民间和公共外交的进一步拓展,切实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讲好“香港故事”。

  安全与开放需要动态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香港仍受地缘政治冲击,经济转型和发展正在关键节点上,深化国际交往合作的前提是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任何损害。换句话说,香港需要统筹好安全与开放的动态平衡,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底线上切实做好涉外活动风险评估,确保国际交流安全有序进行。

  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香港在国际交往上的角色和功能毋庸置疑,政府工作报告对香港的新要求紧贴实际、切中肯綮,无论特区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充分领会并积极贡献,用好“一国两制”所赋予的独特优势,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开放的同时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促进由治及兴的顺利实现,并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香港的应有力量。

  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旅港同乡会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