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Deliveroo(户户送)昨日宣布结束香港业务,自此本港外卖平台“三分天下”的局面变成foodpanda与Keeta的“两强争霸”。Deliveroo曾经一枝独秀,但在疫情期间及其后分别被其他两间超越,再到如今黯然出局,其十年兴衰发展为香港各界带来一些思考。
2014年,来自德国的外卖平台foodpanda率先在本港市场插旗。翌年英国的Deliveroo来到香港,2016年Uber eats加入战团,尽管如此,Deliveroo凭借灵活的市场策略,市占率一度高达六成。疫情期间,市占率最低的Uber eats率先败退,形成Deliveroo与foodpanda两强对垒之局。到了2023年中,市场风云又变,美团旗下的Keeta杀入香江并后来居上,去年底市占率一度超过六成,完全改变了市场竞争格局。
有业界分析Deliveroo三大“死因”。一是本港外卖市场细小,竞争激烈,难以容下三间平台;二是本港餐饮市场较疫情前萎缩,“蛋糕变小了”;三是受到“两餸饭”和北上消费潮夹击,导致平台生意难上加难。
这些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过去10年间外卖平台市场风云变幻,其实正是香港市场大环境转变的缩影。疫情和科技革命是变局的主要推手,而市民及游客消费心态、消费模式的转变,加速了这一变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企业因未能适应新环境而亏损、撤出甚至关门执笠,但同时有更多新企业、新产业、新业态接续而起。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科技突飞猛进,市场重组、经济转型也将加速。
变化是永恒的,在舒适区里一成不变,结局是注定失败。Deliveroo在港的十年兴衰史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在不停变化的大环境中,企业唯有主动应变求变,才能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同样道理,在动荡变化的当今世界政经格局之下,香港要保持并强化竞争力,唯有求变谋变,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