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全国政协常委会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其中包括落实走访港澳委员制度,组织深化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考察,支持以“进校园”形式面向港澳青年举行75场国情报告会。可见中央对香港青年国情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未来重中之重的工作。
青年是国家和香港的未来和希望。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何做好香港青少年学生的国情教育,任重而道远。香港友好协进会(友协)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为主体,也包括部分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组织成员都是各界精英。友协自2010年开始举办港区人大和港区政协“进校园 讲国情”活动,迄今已持续了15年,其间经历了黑暴和疫情等各种考验,友协始终坚守初心不放弃。时至今日,“进校园 讲国情”活动已发展成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在香港发挥双重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平台、一块重要阵地,也是香港友好协进会一项品牌工程。
抓住学生兴趣“讲故事”
15年来,港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354间学校,举办讲座1262场,参与师生近40万。15年里,共有讲者204位参与这项活动,其中全国人大代表56位、全国政协委员143位、海联会理事5位。原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著名化学学者曹宏威博士是到校园分享次数最多的讲者,15年间讲了39次。他形容,自己是全心全意喜欢这份工作。他又分享心得说,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并非随便选题的。
原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律师会前会长周永健表示,他喜欢选择“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的主题,希望以自身经历和经验吸引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并对他们的个人发展有所启发。
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谭锦球也到过学校同学生“讲故事”,分享当年他如何把握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到深圳东莞打拼,由当出租车司机、到开农场、餐厅、商场等等,他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谭会长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激励学生要坚毅不屈打拼未来,将来才有能力回馈社会。
以上只是进校园分享的部分例子。成功的国情教育,从来不是生硬灌输,而是要感动学生,触动学生心灵。讲者们在百忙中抽时间做准备、到学校做分享,都是充满热诚,希望以不同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各种最新发展,加深对国家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希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所启发。
潜移默化做好人心回归
一直以来,“进校园 讲国情”讲座主要以中学为对象。在全港逾500间中学之中,友协成员已走进逾350间,题目内容因应时期的需要不断更新。走进新时代,无论初中的公民、经济与社会课程,还是高中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在不同程度上皆涉及国家的历史文化、最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甚至关乎国家重要的节日和活动,实际上也关乎国情。友协成员是来自香港不同界别的精英,由他们进校园分享,更能让学生们开阔视野。
我们甚至可以考虑把分享对象扩大至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大学生,透过不同方式、面向不同组合进校园分享。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人心回归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潜移默化的工作。希望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让香港青年新一代以中国人为荣,以香港为家。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进校园 讲国情”活动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