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4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在加拿大魁北克落幕。此次会议是在特朗普政府征收钢铝关税、欲吞并加拿大,以及抛开欧洲盟友推行所谓“乌克兰和平协议”的背景下召开的,因此会场氛围显得异常诡异,也被国际社会视为“特朗普外交试金石”。会议声明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西方“团结”的假象,但无论是美国主导的乌克兰“临时停火”协议,还是突出对华强硬立场,都掩盖不了西方盟友体系的结构性危机。
美国提出的“30天临时停火协议”是本次G7外长会的焦点。虽然其他六国欢迎美国主导的停火协议,但显然对美国之前抛开盟友和俄罗斯“私聊”不满,因此六国对摆上G7外长会桌上的美国版“30天临时停火协议”,通过附加条件的方式,既给特朗普政府虚妄的面子,又促使美国适当妥协,从而确保G7机制达到美国和六国短期利益冲突下的脆弱平衡。
众所周知,莫说所谓“临时停火协议”,即使达成正式停火协议,也未必能够结束俄乌冲突。须知,美、乌、俄、欧各方在冲突中存在不同利益诉求,更充满各种算计,一纸声明又如何能够让进入第4个年头的俄乌冲突结束实现和平?
G7声明最终选择模糊化处理,仅呼吁“在平等基础上实现停火”,并暗示若俄方拒绝将面临“进一步代价措施”。这种表述既避免直接与俄罗斯对立,又为后续施压留出空间,典型体现了特朗普政府“交易式外交”的特征。
相较于对俄立场的摇摆,G7在涉华议题上则展现出“一致性”强硬。G7外长会发布的联合声明删除了此前一个中国原则的表述,转而采用“对台海使用武力改变现状深感关切”等措辞,甚至炒作“中国军事威胁”、“向俄提供武器”等攻击抹黑中国的言论。这种转向被解读为美国试图通过G7平台强化对华遏压,转移国内矛盾并重塑盟友体系。
不过,特朗普2.0的关税战、扩张主义以及和俄罗斯的私下交易,让美国和盟友的矛盾趋于激化。在“价值观外交”与“现实利益”的激烈冲突中,六国不会轻易成为美国的遏华工具,反而会撺掇美国调转关税战枪口重点针对中国。所以,G7内讧不可避免,西方联盟底座已经松动。
更重要的是,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风险,西方各国更无法摆脱和中国的经贸纽带。因此,G7外长会对华声明看似“强硬”,实则空洞。
面对G7外长会挑衅,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第一时间提出严正交涉,强调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并指出亚太地区是和平发展的高地,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七国集团应切实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和平稳定的努力,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制造阵营对抗、加剧地区局势紧张。这凸显中国维护主权与地区稳定的决心,也暴露出美国“以台制华”策略的局限性─毕竟,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更是中美战略博弈的“红线”。
讽刺的是,特朗普2.0在面对台湾问题时,自身采取相对模糊策略,但是在G7外长会上,却又发动盟友对华“强硬”,这反而暴露了美国的对华焦虑与深度忌惮。更讽刺的是,美国希望利用六国“壮胆”反华,六国则希望美国单边主义对准中国。
可见,G7的霸权算计可笑滑稽,映射出G7面临的深层困境。一方面,单边主义的“美国优先”失去盟友信任,美国领导力大幅折损,西方意识形态因内部利益纷争而失去黏性;另一方面,多边主义在新的利益博弈中重构,中国互利多赢的多边主义实践正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因此,所谓G7外长的“团结声明”是虚妄的。无论是俄乌停火的脆弱平衡,还是对华强硬的象征性宣示,抑或内部关税与战略的分歧,都指向一个事实:以阵营对抗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时代正在终结。 国际关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