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便利跨境医疗

2025-03-20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区政府将修订“医健通”法律框架,赋权医卫局局长可要求医护服务提供者将重要的健康纪录存放于市民的医健通户口,并允许指明境外医护服务提供者查询及存入医健通纪录。修法将便利市民跨境求医,有效解决大湾区医疗合作面临的难题。

  随着越来越多港人北上生活、工作或养老,对跨境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缺乏统一的医疗资讯平台,限制了跨境服务的提供,也影响服务质素。虽然市民可携带自己在香港的病历卡北上,但病历卡主要是文字,没有影相资讯,导致内地医生无法全面掌握求诊者的过往病史。求诊者需要在当地重新检查,如拍X光片、脑电波扫描等,既费时又增加成本。

  优化医健通功能后,市民可安全地将电子健康纪录分享至指定境外医疗机构,如大湾区医疗券计划下的试点医院,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提高诊断效率。

  电子病历卡的资讯越完整,对医生判断病情、对症下药的帮助越大。新法例要求医护服务提供者将重要健康纪录,例如敏感及药物不良反应、诊断、疫苗接种纪录、化验及放射报告,在指定时间内存放在市民医健通户口。若果医护机构未有上传纪录,市民可向当局投诉,局方会发出执行通知,机构有机会被罚款甚至会被起诉,最高罚款50000元,但不影响执业资格。

  提升医健通功能有助强化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有效防止资讯外洩。在私隐保障方面,境外医疗机构在查阅医健通资料之前,需要得到求诊者的授权,所有取览活动也会被记录以供查核,从而在便利性和私隐保障之间取得平衡。有立法会议员建议,境外机构在取览医健通资料后,要定期清理销除,这也有利于防止资讯外洩。

  已有约600万人登记医健通,占香港总人口八成。特区政府要再接再厉,将医健通打造成真正的“统一电子病历”、“统一治理流程”、“统一健康工具”、“统一数据平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