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展低空经济的潜力有多大?社会上有不少疑问。特区政府昨日公布首批低空经济监管沙盒38个项目,并举行启动礼。监管沙盒将成为试验田和孵化器,激发智慧城市建设和多元经济的创新活力,摸索出适合香港低空经济的生态环境。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就香港而言,发展低空经济可提升城市效率、商业管理,为市民带来智慧生活新体验。加上空中经济应用场景广泛,有机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屋宇署去年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结合无人机技术,帮助勘察建筑物六层楼以上的外墙,自动生成检验报告,及时处理外墙破损问题,并揭发僭建个案,消除安全隐患。消防处亦已引入无人机,用于高层建筑的灭火工作。这些都是无人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大家初步看到低空经济的广阔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香港全力推进国际创科中心建设,也是国际高端人才的聚集高地,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拥有先天优势。
但无可否认,香港城市高楼密集、空域繁忙、恶劣天气增多,会带来低空经济的安全风险,无人机噪音、充电基站等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监管规范的不完善,也是香港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克服的挑战。低空经济涉及大量投资,亦衍生成本效益问题。
特区政府正视这些挑战,启动沙盒监管项目,就是在试验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让事实说话。试点项目涵盖无人机配送、空中监察、紧急救援和系统技术等多个领域,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同时让公众“看得见、摸得着”低空经济。另外,低空经济还涉及无人机的软硬件生产等,发展空间巨大。
说到底,飞得稳才能飞得远。监管沙盒项目的推出,体现特区政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既积极进取、勇于破局又因地制宜的施政新风,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