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关系/突破美国掣肘 中日韩合作迎新机遇\轩辕靖

2025-03-24 05:01:5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3月22日,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在东京落下帷幕。这次会议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举行,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达成了多项共识,为三国未来的合作带来新气象。

  中日韩三国外长围绕携手应对挑战、深化经济合作的主题,就经贸合作、科技创新、人文交流、多边协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经贸合作作为三国合作的“压舱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三国同意重启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并设立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以维护产供链稳定。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三国间的贸易往来,也将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书写三国合作新篇章。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会上三国决定设立中日韩数字经济合作对话机制,并筹备创新合作中心,将合作领域从传统制造业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延伸。这一决策体现了三国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为未来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韩+”加强区域合作

  人文交流是增进三国人民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中日韩外长在会上提出努力实现到2030年实现4000万人次互访目标,办好2025-2026年中日韩文化交流年。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加深三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未来的合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

  多边协作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效途径。三国在会上就深化健康老龄化、医疗卫生、新能源、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加强灾害管理、警务、反恐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达成合作意向,并提出“中日韩+”模式,将合作半径扩展至东盟等周边地区。这种机制创新既规避了美国主导的“小院高墙”式联盟弊端,又保持了开放性区域主义的特色。

  可是,中日韩三国合作的过程中,美国因素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变量。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加剧,中日韩三国在经贸、安全等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对中日韩三国的出口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此外,拜登时期美国通过“安全捆绑”策略将日韩纳入其印太战略轨道。美国推行的“去中国化”产业链重塑战略,逼迫日韩企业将30%以上的关键产业投资转向越南、印度等地。韩国半导体对华出口份额从2019年的48%骤降至2024年的29%,这种产业链断裂直接冲击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使原计划2025年完成的三国自贸协定再度延期。

  因此,在美国掣肘之下,中日韩三国合作面临结构性困局。一方面是安全需求与经济利益的撕裂。日韩既需要美国提供的“保护伞”,又不愿割裂和中国的经贸联系。另一方面是政治周期与战略惯性的冲突。虽然韩国政局动荡,但当地政府的亲美媚日立场没有变化。日本首相石破茂既有修复中日关系的愿景,也有促进中日韩三国合作的意愿,但对特朗普政府又极尽谄媚。因此,中日韩合作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单边主义关税措施,让日韩感到寒心,为中日韩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契机。同时,在安全领域,三国也加强了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增强中日韩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也有助于提升三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展望未来,中日韩三国合作的前景广阔。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三国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中日韩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高层交往和战略沟通。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需保持密切的交往和沟通,共同制定合作规划和政策框架,确保合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深化经贸合作和科技创新。中日韩可继续加强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推动自贸区建设、数字经济合作等项目的落地实施,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其三,三国可进一步加强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为未来的合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最后,中日韩三国可加强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灾害管理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总之,第11次中日韩外长会为三国未来的合作开了新局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日韩三国更应携手前行,共同书写合作新篇章,为东亚繁荣稳定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