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国际观察/美国经济处于危险的十字路口\宇 文

2025-03-26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特朗普1月20日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政府实施的激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美国股市大幅波动、制造业停滞、消费者信心骤降,于是全球经济学界频繁使用“特朗普衰退”这一概念。这显然不是经济学家们的哗众取宠,而是残酷的现实,也是反映特朗普这位商人总统杂乱无章的决策所带来的衰退漩涡。

  确实,特朗普二次执政以来,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迹象。分析认为,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将萎缩2.4%,而高盛等金融机构已将美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4%下调至1.7%。面对这场由关税政策、政府裁员与移民限制等多重因素引发的经济动荡,随着特朗普更加激进和混乱的决策还在继续。

  “特朗普衰退”的源头在于激进关税政策的“零和游戏”。3月4日,美国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这一政策将美国平均关税水平,推升至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随后的钢铝关税以及将于4月2日起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不仅引发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反制,也严重破坏了美国形象。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措施既没有为美国带来更多收入,也没有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反而让美国市场陷入困顿。

  正步向“滞胀”的泥潭

  一方面,美国股市堪称“特朗普衰退”的风向标。在特朗普宣布单边主义关税措施后,道琼斯工业指数一度录得近900点的单日跌幅,纳斯达克指数两周内蒸发逾12%,科技巨头市值缩水超10万亿美元。“美股七巨头”之一的特斯拉,股价从年初接近380美元,到3月10日一度低见约222美元,抹去了特朗普胜选带来的全部涨幅。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让美国企业陷入决策困境,使企业不敢贸然扩张,制造业投资规模已连续三个月下滑。从福特汽车到沃尔玛,面对特朗普怪异的善变,都不敢签署长期合同。对此,《金融时报》调侃为“多年未见的波动水平”,《纽约时报》则一针见血批评特朗普的承诺总是“笼统而绝对”,却在执行中不断与现实碰撞。当政策制定者本身成为市场最大的风险源时,经济活动的收缩几乎成为必然。

  此外,美国逐步走向“滞胀”的泥潭。有分析认为,特朗普粗暴的关税政策导致高企的进口成本无法完全转嫁至消费者,反而挤压企业利润率,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胀”。美联储官员预料,今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通胀率将持续高于2%的目标。这种“高物价、低增长”的组合正是“滞胀”的典型特征。相关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美国10年期美债收益率低于3个月期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幅度创2022年以来新高,暗示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比特币一度跌穿8万美元,创4个月以来的新低,资金涌入国债等避险资产。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萨默斯直言,若关税与移民政策持续,美国通胀率或维持在3.8%以上,经济衰退概率接近50%。摩根大通已将美国今年陷入经济衰退的概率,从年初预估的30%上调至40%。

  “再工业化”不可能的任务

  更糟的是,特朗普通过关税政策推动“再工业化”也只会是不可能的任务。富士康在美国的失败案例早已证明,高昂的生产成本与劳动力短缺不可能实现所谓制造业回流。特朗普变本加厉的关税政策,更可能加速美国企业外逃──当本地生产成本远超海外时,企业要么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推高通胀;要么彻底迁离美国市场。这种两难选择正在撕裂美国经济的微观基础。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美联储在3月20日的议息会议上选择“按兵不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经济与通胀路径,并暗示若劳动力市场或通胀数据超预期恶化,美联储将“灵活调整政策”。尽管如此,鲍威尔言论还是引发特朗普的不满,并敦促美联储降息。

  每当媒体就美国经济衰退向特朗普提问时,特朗普要么宣称“自己永远是对的”,要么强调“不愿预测这样的事情”,要么说“需要时间”,但无论是特朗普强撑出来的自信还是刻意讳莫如深,抑或要求美联储降息,都折射一个不容辩驳的事实:经济规律不会因为政治口号而发生变化,也不能掩饰特朗普对美国经济衰退的焦虑不安。

  讽刺的是,当特朗普用其粗暴的单边主义关税措施威胁贸易伙伴或者无视客观的经济规律时,必然遭受强烈反噬。“特朗普衰退”已经敲响了美国的警钟,也对特朗普及华府高层作出了当头棒喝。特朗普政府应该明白:当政治彻底压倒经济时,衰退便不再是概率问题,而是必然发生的事实。

  国际关系学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