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政府公布公营医疗收费改革建议后,坊间仍有一些疑问,急症室收费由180元倍增至400元无疑是关注焦点。有关官员昨日解画表示,400元收费兼顾了医疗成本、市民负担能力、如何善用服务及共付原则等多项因素后作出的决定,属合理水平。
先说成本问题。急症室非比一般门诊,因为要有高规格的人手、仪器和检查配置,去抢救危急的病人。治疗每个急症室的病人成本超过2000元,调高收费后,求诊者付出的不过是成本的五分之一,政府方面仍然承担了五分之四。
一般而言,市民因为重症、重伤而需要看急诊的机会并不高。偶尔看一次,400元谈不上很贵。目前急症室之所以人满为患,是因为约一半人为非紧急,本不需要看急诊。提高收费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将部分轻症病人分流至基层医疗体系,让急症室回归原有功能。
在发达经济体中,香港的400元收费算是中等水平。欧洲、日本、韩国等地的急症室收费与香港相若甚至更高,但因为这些地区实行了医疗保险制度,大部分急诊费用由保险支付,因此收费或低于香港。这是不同制度造成,难以直接比较。至于美国,同样视乎病人有没有买医疗保险,若没有,看一次急诊的收费随时超过1万美元。
也有不少市民担心公院提高收费后,有可能刺激私家医生提高收费;而在公私营收费相差悬殊时,急症室大排长龙的场面将重演,收费改革将失去意义。有关部门认为,公院收费改革不会推高私人市场的价格,希望大家放心。不过,这只是良好愿望,未来还需要密切观察成效,及时作出有效应对。
基层民众对收费改革最为敏感,这不难理解,有关部门要多作解释、详细解说。当大家明白收费改革并非只加不减,而是有加有减,有豁免机制,且政府对公营医疗的承担不会减少,有助打消疑虑,让医疗改革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