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论风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实力优势彰显\周厚立

2025-03-27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英国Z/Yen集团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在全球119个金融中心之中,总排名维持在全球第三位,并继续在亚太区内居首。香港排名维持稳定,其实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双重优势结合的结果。这不仅是香港长期竞争力的体现,也反映了多层次的结构性优势,包括法治体系、自由经济、国际化程度、金融基础设施、税收政策等,香港的“内联外通”更是关键因素。

  香港的普通法体系、司法独立性、资金自由流动、低税制等,是吸引跨国企业和国际资本的基石。即使在近年地缘政治压力下,这些制度优势继续获得国际认可。香港是国家与世界各国的桥梁,并扮演着“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既能对接内地市场,又能遵循国际规则运作。在中国金融开放进程中,香港作为风险缓冲区与试验田的功能不可替代。

  协同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国家“双循环”战略下,香港可进一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不断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面对日益强化的竞争,香港除了要用好资本市场规模和“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外,更需加快发展虚拟资产监管、Web3生态等金融科技,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发展,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日前会见香港欧洲商会访京团一行时,对香港欧洲商会一直看好中国、看多香港,积极参与香港建设,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推动欧洲企业长期投资香港,努力为欧洲商界和香港深化合作搭建桥梁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

  夏宝龙表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加强和拓展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合作,为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地企业在香港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香港欧洲商会代表表示,对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香港未来更好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推动更多欧洲资本、企业、人才来港投资兴业发展。

  这反映欧洲企业在中美博弈中的务实策略,在中美技术、贸易摩擦背景下,欧洲企业需平衡中国市场机遇与合规风险,香港的“两制”缓冲作用凸显。不少欧洲资本更将香港视为进入内地市场的跳板,尤其是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始终建立在坚实的制度优势与市场活力之上。面对外部势力各种攻击抹黑,香港通过事实与行动有力回击,事实上,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后香港社会恢复稳定,法治根基更加牢固。现时港股总市值超过40万亿港元,比国安法实施前一天高出逾2万亿港元,银行体系总结余超过455亿港元,外资机构数量不降反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肯定香港金融体系“稳健且具韧性”。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稳固性,源于“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更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创新能力的深度融合。

  全球资本的“制度安全港”

  香港的普通法传统、司法独立性及与国际标准一致的金融监管框架,使其成为全球资本的“制度安全港”。香港作为国家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辖区,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与国际资本“引进来”的核心通道。截至2024年,中概股在香港市场的日均成交额占比达87%,较2019年提升22个百分点,显示其“风险缓冲器”功能。香港拥有全球最密集的国际金融机构网络,93家全球百大银行在此设点,外资企业地区总部数量连续三年增长,突破1500家。

  香港金融地位的稳固性,本质上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市场化法治传统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共振结果。全球资本在“去全球化”浪潮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香港这样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当纽约与伦敦的金融市场陷入地缘政治漩涡时,香港的价值恰恰在于既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又能保持与西方体系相容。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