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新闻背后/中国无私驰援缅甸彰显大国担当\卓 铭

2025-04-01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缅甸7.9级大地震迄今造成近3000人死亡、逾2500人受伤、约400人失踪。中国政府及香港特区政府日前迅速派出救援队奔赴灾区,3日内已成功救出多名生还者。灾难当前,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且立即调拨大批援助物资,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彰显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国担当和高效救援的中国速度。

  缅甸灾情之严重,从网上各种建筑物倒塌、居民争相逃难的混乱影像,已能得窥一二。缅甸军政府领导人敏昂莱更罕有地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援呼声,也在该国长期孤立的背景下尤为突出,足以说明单靠缅甸一己之力,恐怕无法有效展开救灾工作,更多被困者可能徘徊于生死边缘。

  展现“好邻居”的责任感

  天灾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敏昂莱致慰问电,对罹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向罹难者家属、受伤者和灾区民众致以诚挚慰问。同时中方亦迅速启动紧急机制,云南救援医疗队震后18小时即抵达缅甸,是第一支进入地震灾区的国际救援队,到达不久后便会同当地救援力量成功救出一名遇难者。随后中国地方的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以及香港特区救援队,亦先后驰援缅甸。中国亦宣布向缅方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援助,提供帐篷、急救包、食物、饮用水等急需物资。

  在周一凌晨,中国救援队经过五个多小时努力,在重灾区曼德勒救出一名被困近60小时的女子,其后救援队继续不眠不休地搜索,黎明前救出被困于曼德勒天空公寓的一名女童,约四十分钟后再救出一名孕妇。有缅甸居民表示:“中国救援队来帮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和需要,给予我们援助和支持,非常感谢,我希望可以代表灾区民众向中国救援队表示感激。”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中国在缅甸地震中的迅速行动,充分展现出“好邻居”的责任感,以及大国的担当。如日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说:“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中方将发扬中缅胞波情谊,与缅方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全力搜救幸存者、救治伤员,将援助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并指出,相信在缅甸政府和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下,一定能够团结一心,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仅在国内灾害中以高效应对,更在国际灾难中积极参与人道救援。在过去的土耳其大地震、印尼、日本等不同国家发生的天灾,中国也没有计较距离或矛盾,始终用真诚和实际行动贡献力量,积极参与救援工作。中国一直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并持续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一理念在中国多次驰援外地的过程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区政府这次派出救援队,也是国家支援缅甸救灾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样是香港推进深化国际交往合作、说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的重要举措。香港救援队不仅能利用语言和技术上的优势,在不同程度帮助参与救援的各国与民间组织进行协调,也可以充分运用过往参与国际救灾工作的经验,在恶劣灾区环境中提供援手。缅甸驻港总领事汉温奈日前代表缅甸政府、人民以及他个人,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宝贵的人道援助表达感谢,并相信港缅关系将会更加牢固。这说明特区派出救援队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也证明特区救援队的迅速响应、无私无畏,是香港当之无愧的骄傲。

  对比中国的积极行动,某些国家的反应则不但显得迟缓,而且也似乎在开“空头支票”。比如美国地质调查局虽然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测定了地震强度和推算伤亡人数,但连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只是承诺会“尽可能”帮助缅甸赈灾。有报道称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也只会派遣队伍到泰国协助善后工作。但问题是,美国国务院刚在上周五才表示会裁减USAID的员工数量,并关闭驻各国办事处。这不得不令人怀疑,美国真的能派出人手协助救灾吗?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缅甸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在天灾面前,中国的无私驰援率先点燃了希望之光。此次救援行动不仅是对邻国缅甸的直接援助,更体现了中国对全球稳定与发展的承诺。中国救援队伍的高效部署和专业表现,为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与美国在国际灾难中的不作为形成对比,中国的行动不仅为缅甸人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跨越国界的援助行动,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展现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