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有话要说/输港东江水饱含国家和内地人民血脉关爱深情\陆文英

2025-04-02 05:02:4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包括“舞动水滴展”在内的一系列东江水供港60周年庆祝活动正在举行。丰富的史料和多彩多姿的活动内容,唤起不少市民对东江之水越山来的历史回顾,亦让年轻一代了解输港东江水怎样饱含国家和内地人民对香港的血脉关爱深情。

  水是生命之源,香港的繁荣离不开水的哺育津润。然而,淡水资源先天不足,一直成为困扰香港民生经济的老大难问题。1962年,香港遭遇严重的干旱,连续9个月滴雨未降。被迫每四天只供水四小时,港九新界陷入灾难性的水荒之中。缺水导致13个产业停工减产,经济损失达6000万港元。

  为了彻底解决香港缺水之苦,1963年,在国家经济底子仍薄,资金还相当紧绌的情状下,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特别拨付3800万元人民币,由广东省政府牵头,启动开引全长83公里的东江之水越山来宏伟工程。工程确定兴建6个拦河梯级、8个抽水站将东江水提升46公尺、2个调节水库和16公里的人工渠道。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首期工程正式动工。为确保工程启动一年后实现对港供水,设计、勘测、施工等一系列环节几乎同时进行,为此,中央和广东省几乎动员了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高峰期时有近2万人在现场作业。

  由于施工机械严重不足,作业基本上是靠人力完成,一些工程甚至得在水下5到10米进行。食宿条件更为艰难,工地只能提供临时搭建的茅棚给民工居住,夏天蚊子多,没有风扇,中暑、发烧、拉肚子是常事。但却从没有人请病假、住医院,吃点药就继续坚持,生怕耽误工期。施工期曾遭到5次强台风袭击,旗岭、马滩工地围堰先后3次被洪水冲垮。

  港英当局在工程启动后曾派员前往考察,在工地上看到如此简陋的设施与落后的施工手段,港方人员产生怀疑和动摇,他们不相信如此庞大的工程能够在一年内完成。然而,人定胜天的决心和力量充满火热工地。施工人员的苦战精神给港方人员上了一堂认识新中国的生动一课。经过紧张的日夜奋战,最终高质高效在11个月内完成了240万立方米土石方和1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建筑安装工程。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首期工程完成并非一劳永逸。经过三次扩建和一次改造,东深供水工程共投资76亿元,不仅使供水能力达到24.23亿立方米,而且实现了清污分流,确保供水水质免受污染并优于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限制产业发展保护水质

  在跨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庞大的东深供水工程建成后,如何运营管理好这项工程,保证源源不断地把优质碧水输港,是面临的另一个更大考验。

  为达此目的,东江源头地区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作出了多层次牺牲。东江源村民迁离世代原居地,放弃丰饶耕地和密植山林。其中寻乌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近千亩,投入资金1730余万元。针对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周边1.2万亩重点区域。该县本是深具前景的“稀土王国”,但为保护水质,全县关停数百个稀土开采点,全面退出高污染采矿业,导致相关产业链数万人失业。此外,寻乌还是著名江西脐橙原产地,历来以脐橙种植为支柱产业,但为减少非点源污染,全县柑橘种植面积从60万亩压缩至28万亩,大量果农被迫转产。

  东江源安远县亦实施“禁采伐、禁开矿、禁捕捞;停建污染项目、停批高耗能产业、停垦林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产业转型”政策,直接牺牲重大的经济增长项目。该县划定水源保护区后,禁止村民在保护区内开垦种植,原有耕地退耕还林,直接减少农业收入来源。

  为保护水质,东江源长期限制工业开发,累计关闭污染企业160多家,拒绝可能影响生态的投资项目340多个。多年来,东江沿岸政府付出的保护经费,包括东深供水工程水费利润提领的3-5%,其中70%用于水污染防治(80%无偿拨款,20%有偿使用),30%用于水质管理及监测。

  广东是东江主要流经区域,为确保对港安全优质供水,广东省在立法保护、机构建设、水质保障、高标准管理和科学调度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广东省水利厅设立水调度管理处和省东江流域管理局,统筹各地市水利部门及运行管理部门,保障供水安全。在科学调度方面,2008年起实施东江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建立“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两期计划、每月调度、逐旬调整、实时监控”模式,确保供港水量充足。

  香港稳定运转的“生命线”

  在工程管理方面,东深供水工程推进智慧化建设。2023年10月被认定为首批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之一。广东粤海控股集团下属粤海水务,作为东深供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建立了覆盖“天、空、地、水、工”的多维度感知体系,实时保障供水安全。

  从修建到三次扩建以及保证输港供水的质与量,六十年来,内地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东江水有效支撑市民生活用水及产业发展需求,成为香港社会稳定运转的“生命线”,优质的供水保障助力香港维持国际都市功能,避免因水资源短缺引发社会动荡,为香港经济繁荣和国际竞争力提供关键支撑。饮水思源,相信系列东江水供港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举办,当进一步激发港人尤其是青年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与认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