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二便是香港特区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如今香港虽筑牢维护国安的制度机制,但也要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尤其个别外部势力仍千方百计试图“打香港牌”以遏制中国发展,这意味着香港要不断因应形势和风险的变化,积极采取必要举措,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特区政府以至社会各界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对维护国家安全负起责任。
从非法“占中”到旺暴、黑暴,过去的历史已然深刻教训我们,国家安全正是香港的“生命线”。国安不保,地动山摇,香港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国家安全是香港得以维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大前提。现时不少海外乱港分子和反华政客仍旧蠢蠢欲动,觊觎各种机会试图乘虚而入,因此绝不存在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实施后,就可以掉以轻心,对新的国安风险视而不见。
美国明刀明枪打压香港
美国国务院早前发布所谓的“2025年香港政策法报告”,再次“制裁”多名中央驻港及香港特区官员,并且继续大肆抹黑香港的国安法例,已经证明美国反华政客并没有停止插手香港事务的打算,在可见的将来反会变本加厉针对香港。再加上美国如今直接对香港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宣布取消对来自香港的小额包裹豁免关税,说明美西方已然改变了以往的“政治代理人”干预香港事务的策略,改为明刀明枪,借制度打压和经济手段来妨碍香港维护国家安全。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是在本地法律层面筑起的有效机制,要应对外部势力的新策略,香港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套用新思维和新方法来见招拆招。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香港的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也需要兼顾更多不同领域。香港现时正全力推动创科发展,一方面,新技术可以提升国家安全的防御能力,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安全风险,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安全和反恐工作等;但另一方面,相关的科技发展也变相产生新的依赖,一旦外部势力进行网络攻击、数据窃取、虚假信息传播等活动,便会为香港带来新的安全风险,甚至可能更轻易威胁到基建、私隐及信息安全。
香港作为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更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安全将直接影响到外界对香港营商环境的信心,在现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更关系到香港助力国家深化开放、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功能。因此,特区政府在推动创科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科技安全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科技发展服务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早前立法会通过的保护关键基建设施条例草案是重要一步,接下来对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应用也要同样重视,确保香港有能力应对任何形式的攻击。
此外,近年来虽然个别反中乱港分子以及多个乱港组织已然逃的逃、解散的解散,但无可否认的是,香港本地仍然存在若干“软对抗”的迹象。一些政治文宣或活动更透过部分民生议题借题发挥、大做文章,比以往打着“人权、自由、民主”幌子时更具迷惑性。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香港现时仍面对经济结构、住房、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便很有可能被敌对势力利用,引发社会动荡。因此,特区政府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改善社会治理,增强市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从根本上消除不稳定因素。
时刻保持警惕绝不能松懈
唯有国安才能港安,国安才能家安,国家安全是社会繁荣稳定、市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维护国家安全不止是特区政府的工作,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面对外部势力的干预、内部不稳定因素、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风险等新挑战,特区政府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全社会也应共同努力,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香港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松懈,这是香港未来的希望所在,也是实现由治及兴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