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让青少年成为国家安全的捍卫者\蔡黄玲玲

2025-04-15 05:02: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实施以来,香港的国家安全教育,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国安教育实践成效显著。

  事实上,国家安全教育在香港已融入日常。位于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国家安全展览厅自去年8月开放以来,教育局积极邀请办学团体和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截至本学年上学期,已有约120所中小学,超过4.3万名同学参观,通过展板、3D影院、互动游戏、动画等,加深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识,让爱国种子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实施,不仅筑牢了维护国安的屏障,也为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良好土壤。在中央和特区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国安教育不断走深走实,营造出全港市民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

  制度化建设巩固教育根基。“双法联动”为国家安全教育系统化提出刚性要求。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学和幼稚园发出通告,要求学校必须于每个上课日以及回归纪念日、国庆日等重要日子升挂国旗;发布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内容包括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香港国安法及其对香港的重要性等,提升学生国民身份认同。去年成立的“宪法和基本法推广督导委员会”辖下设“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将国家安全教育与中华文化教育融合,推动形成主流价值观。

  多元活动提升社会参与。特区政府主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展览、纪律部队开放日、青少年军事夏令营等活动,让市民通过沉浸式体验,更加深刻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的成就从而增强国家,国民身份认同。

  青少年国安教育成效显著。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2024年全港学界国家安全常识挑战赛参与人数较前一年增长超过两成,反映出学生对于国家安全关注度提升。

  国安教育没有“完成时”

  国安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香港国安教育仍然面临问题与挑战。比如,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社会参与不均衡,外部干扰与意识形态渗透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冲击等。如何进一步巩固国安教育成果,仍是社会各界需深入思考的课题。

  青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点加强青少年国安教育:

  深化两地交流文化浸润。香港学校与内地学校联动,通过一对一形式,组织大湾区粤文化、潮汕文化寻访活动,寻找文化之根,加强文化认同。采用线上形式,组织香港与内地学生以“同上一堂国安课”等形式,引导两地学生从文化层面润物无声加强对国家安全的认识。

  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可扩建国家安全教育展厅,增设AR互动装置,模拟网络安全攻防、金融风险防控等场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开发“国安少年侠”IP形象,推出系列动漫短剧,寓教于乐解读总体国家安全观。

  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与不同部门机构合作,如公共图书馆、科学馆、青少年中心等设立“国家安全角”,举办各式国安教育活动;与学校、社区联合开发家长工作坊,通过亲子共读国安图书,家长国安课堂等形式,将国安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营造人人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香港青少年必将成为国家安全基石的铸造者,这既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根基,更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时代使命。 全国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